关于如何提升写作的课堂笔记(三)
7月4日,鸟伯乐希望我们能把小说元素掌握得更加牢固,加了一节课,首先感谢老师。
这节课讲了人物、结构、叙述、主题、语言几部分内容。
一、人物:
注意:短篇小说里不易人物过多。
人物刻画:分清主要人物(饱满)和工具人(扁平)。
列一个人物小传:人物各方面的特征必须要清晰。对于新手来说,建议动笔前要写。人物的姓名、样貌、语言、习惯、喜好,优缺点等。
这有这样累积下来才可能建立对不同人物的刻画基准。
二、结构
看小说的整体感觉,从结构和框架上看。
所有小说的结构都是:开端——发展——结局(比较笼统,但比较统一)
结构的类型:
1.最多的是线性结构。任何小说都是时间或空间上的表达,所以是线性的。从时间先后或事件起因经过等,这样的表达是单线的(比如悬疑小说)。还有复线的(双线、三线等),比如《三国演义》(同时很多人物)。但需要有主线和副线。还有交叉线。平行式的。比如同一章有男主也有女主的内容。
2.网状性结构。是以行为为中心,以意识为推动方式。辐射出去的。凸现的是人物的意识,像意识流写法。
3.画面结构。章节是通过场景为主体结合起来的,这样比较新颖。比如上世纪50年代的法国小说,充满了技巧,比较偏向电影,蒙太奇的展示法。比如说:城市的、农村的、天空的、海里的等,不以人物为中心。
4.象征结构。整个小说围绕“形而上”展开。比如说卡夫卡的《变形记》,有象征性。
5.摇摆式。代表作《变色龙》。左右摇摆推进情节,围绕那只狗到底是谁的展开内容。
6.对话式。《桥边的老人》。莫言最近的《鳄鱼》(我自己的补充)。
7.延迟式:比较适合悬疑小说
8.突转式:比如欧亨利小说的结尾。是指情节上的反转。
9.故事套娃式。大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套微故事。
综上,线性结构常用,复线性常用。但每部小说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可以借鉴自己喜欢的小说结构去写,也可以借鉴题材。不是所有的题材都适合小说。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熟悉的题材。沈从文、莫言、余华、王小波、贾平凹等都是这样的。每人都有自己的题材领域,可以写出特色。所以不可能没有东西可写。从一个点深挖下去,关注题材。
三、叙述
有了题材,如何叙述?
叙述就是讲述。讲出来就是叙述,除了事件本身,还有个人感情色彩。
叙述视角:第一、 第二、 第三等。还有全知视角(上帝视角)、 旁观者视角。《孔乙己》的视角就很有意思,既不是作者,也不是主角,而是个配角。
叙述节奏:怎么安排快慢?短篇小说的娓娓道来效果更好,慢节奏好。不是拖沓。这和开头快速进入主题不冲突。重点突出某一个系列就够了。
四、主题
主题:即意蕴。故事+意蕴。大的角度看就是:爱恨情仇、成长、人格尊严、人性、苦难、勇气、品质品格、权利之争等。但在写的时候要学会在大主题上挖掘小主题。《活着》《平凡的世界》,都是写苦难,但又完全不同。前者就是生离死别,后者则是生活的困苦和希望破灭的苦难感。所以苦难的类型不同。我们要学会在总结里成长。《罪与罚》《悲惨世界》也是苦难,但是去横向对比,就会发现不同。只有多读好作品才能丰富自己的主题库。无论主题大小,都要自己亲自探索,从熟悉的题材里提炼,从小人物身上找素材。写小人物的命运。
五、语言
表达方式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它更符合小说风格的书面语。方法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家,模仿其语言风格。从“学的像”到“学不像”,最后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今天的“笔记”,着实是笔记,好干啊!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剩下的就是自己领悟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