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红楼拾光入梦红楼

宝钗:太懂事的孩子,其实自己心里都藏着苦

2018-02-23  本文已影响231人  木木读书

1

红楼梦里,很多家庭都被和尚或道士拜访过。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来提供帮助的。

比如香菱小的时候,他们曾来要香菱,对她爹说,这有命无运的东西抱着她作甚,舍我吧,舍我吧!甄士隐觉得他们是神经病,置之不理。

不久之后,孩子走丢,家里失火。

再比如,黛玉三岁的时候,他们也曾来要黛玉。他们说,不给也行,那就一辈子不能听见哭声,也不许见外姓的亲友,才能保一生平安。林如海不以为意,后来送黛玉去了外婆家,见了外姓亲戚宝玉。

再后来,黛玉到死也没有停止哭泣。

贾瑞病重之际,他们曾送来宝物风月宝鉴。嘱咐说只照背面,病就好了,千万不能照正面。但贾瑞还是照了正面,见凤姐在里面叫他。

进去了几次,人就死了——

一僧一道本来是要帮忙,但是结果总是实现不祥的预言,这一度令人十分尴尬。

但有一家是个特例,这家就是薛家。

这家小孩,就是宝钗。

2

宝钗从小就有一种病,请人无数,吃药无数,花钱无数,最后就连这病的名字都没弄明白。

直到后来,遇到一个号称专治无名病症的和尚。

和尚说这是娘胎里带出来的一股热毒,一般的药丸是治不了的,必须要用“海上的仙儿方”,还得配上他给的神秘药引。那药引异香异气的,应该非凡间之物。但这药方却着实离谱——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一天晒干,和在末药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天落水十二钱……

还要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了,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里,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的时候儿,拿出来吃一丸,用一钱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这药,有个漂亮的名字,叫冷香丸。

周瑞家的听宝钗说到前一半,就惊讶,“嗳呀!这么说就得三年的工夫呢。”及至宝钗说完,又念了一声佛,“真巧死了人,等十年还未必碰的全呢。”

其实,宝钗家里用了多久呢?

宝钗的原话是“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

3

 “可巧”二字,太假了,是宝钗含蓄的说法。其实一两年间集齐原本“等十年还未必碰的全”的药材,起码透露了两点重要的信息:

其一,薛家财力不俗;其二,薛父极爱宝钗。

薛父在《红楼梦》中可以说是虚幻的,故事还没开始他就已经去世。然而,正是这个虚幻的人物,对宝钗产生了足以决定她一生命运的影响。

那和尚来到薛家来的时候,薛父应该还在。因为也只有薛父,才能有那样的魄力、能力和勇气,去相信那“海上的仙儿方”,去收集那些看似不可能的“药材”。

周瑞家的说,十年差不多才能得到。常规的思路可能要十年,对爱女心切的薛父来说,一二年都嫌长。

其实也未必真的需要那么久。

春分这天要晒干,万一金陵没太阳,可以在苏州晒。雨水这天要接水,万一金陵不下雨,可以在杭州接。霜降这天没下霜?小雪这天没下雪?

此地没有彼地有,只要薛家布置足够多的“采集点”就没什么得不到的东西。

可以想象,薛父为了按着这“海上的仙儿方”给宝贝女儿治病,究竟花费了怎样的物力财力。

冷香丸这件事,不是母亲薛姨妈这种妇道人家做得出来的,更不是哥哥薛蟠这种没心肺小纨绔做得出来的,这只能是爱女心切的薛父亲手张罗的。

4

薛父爱女,不仅为她治病,更是教她读书识字。在这一点上,薛父的教育和冷香丸的作用有着某些类似之处:薛父以诗书匡正宝钗,冷香丸以仙气克制热毒。

宝钗那“母胎带来的热毒”,其实更像是一种未加修正的天性,比如宝玉之于仕途经济的反感,亦比如黛玉目中无人的小性。只不过,宝钗克制住了这种天性,并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打磨的光滑圆润,和蔼可亲。

而宝钗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冷香丸”只不过是一种隐秘的象征,诗书的教化以及宝钗的自我约束则是真正途径。这类似于孔子“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那种理想状态。

大观园中,宝黛钗三人,若论学问,宝钗为冠,这是无可争论的。

第八回,宝玉要吃冷酒,她嗔怪宝玉,“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

第十八回,元妃归省,要姊妹们题诗。宝钗看到宝玉用“绿玉”二字,她知道元妃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才改了“怡红快绿”。因此提醒宝玉换字。

宝钗说蕉叶之典故颇多,宝玉却急的一个也想不起来,人家都冷的不得了,把他急的直出汗。最后还是宝钗赠他“绿蜡”二字,助其解围。自此被宝玉奉为“一字师”。

第二十二回,贾母出钱给宝钗过生日,吃过饭点戏的时候,一定要宝钗先点。宝钗知道老人家爱看热闹的戏,所以她先点了《西游记》,后又点了《山门》。

宝玉在一旁就有了些意见,“你只好点这些戏!”,言外之意,宝钗点的戏都是浮华热闹,没甚深意。

宝钗听了就笑,“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那音律不用说是好了;那词藻中有支《寄生草》,极妙。你何曾知道?”后来宝玉央求宝钗把戏文念给他,宝钗念过,宝玉听了,喜的拍膝摇头,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

更不用说后面宝钗引导宝玉,点化他的“禅意”;像姐姐一样教育黛玉,少读《西厢记》这类书。

要知道,酒桌上听黛玉一句诗就能知道出自《西厢记》的,可见宝钗涉猎也是很广的。

5

宝钗命运轨迹真正发生改变,是在父亲去世之后。关于薛父的去世,曹雪芹没有交代太多,但这却是整个薛家命运走势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如果薛父尚在,薛家或许压根就不会进京,更不会有宝钗在大观园的故事。

薛父是薛家的顶梁柱,一手经营着他家的黄商生意,维持着家族的兴旺。他去世之后,薛家的光景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这些事情宝钗也都是看在眼里,所以父亲去世之后,她“见哥哥不能安慰母心,他便不以书字为念,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代劳。”

每个人在自己的命途中,都会经历那么一个时间点,或者是瞬间的醒悟,或者是漫长的痛苦。从此,他会告别童年的欢乐,步入成长的痛苦。

于宝钗而言,那个时间点或许正是父亲的去世。

如果说父亲去世之前,她是天真快乐地为自己而活的话。父亲去世之后,她的命运就已经不再单单属于自己,而是同母亲,同哥哥,同整个家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当母亲不可能撑起这个家,哥哥又指望不上的时候,宝钗唯有自己亲自上阵。

6

薛家进京,原因有三,其一是走亲戚,其二是照料京中生意,其三是宝钗进京选秀。这三个原因,都或多或少暗示了薛家的败落。

去贾府走亲戚,或者是提前走动一下,预备着日后万一需要贾府帮忙,不显得唐突;照料京中生意,说明薛父去世之后,薛家的生意大有尾大不掉之势,不得不亲自进京中料理。

而宝钗进京选秀,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而且这应该是她自己提议的。这是宝钗为整个薛家日后兴盛,所做出的谋算和牺牲。

进入皇宫,以宝钗的才华和聪慧,即便不能母仪天下,做到元妃的位置也是绰绰有余的。当然,她不可能不知道皇宫是什么地方。元妃归省时,曾哭着对家人说,早知如此,当初何必送我去那“见不得人”的地方。

而宝钗进京之时,想必正是抱了这样的决心和勇气。以一己之力,像父亲那样支撑起薛家这个大家族。

但是,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选秀之事随后无疾而终。她也就在大观园中住了下来。也就发生了后面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这就引出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宝钗究竟是真的爱宝玉,还是选秀失败之后,权衡利弊选择了宝玉呢?

想厘清这个问题,就要注意两个关键点:其一,聪慧如宝钗,其中的利弊必然早已了然;其二,宝钗也是有七情六欲的,她懂事、情商高、心眼多,这不是她的错。

她也有欲望,有着对宝玉的爱恋,有着体内的“热毒”。

7

也许是冷香丸的克制效用太好,宝钗真情流露的时候并不多。

一次是扑蝶。

那天她本来要去访黛玉,结果前面看见宝玉刚进去,怕黛玉多心,于是就抽身回来。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宝钗随着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一次是刺绣。

宝钗又“顺路”去怡红院串门巧宝玉睡着了,袭人正坐在床边做针线活。刚好袭人要出去一下,让宝钗先坐坐。

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替他代刺。

想必,也只有在“热毒”发作之时,知书达理的宝钗才能够忘情地坐到宝玉的床边,为他刺绣。也只有这时,她才更像那个扑蝶的纯情宝钗。

也许宝钗早就过了谈情说爱的年纪,相比于宝玉和黛玉,她要成熟的更早。她更像是一个知心姐姐,默默地爱着宝玉、黛玉,以及大观园中那些可爱的人儿们。同时,她也努力隐藏着心里那更为炽热的爱恋。而曹雪芹对她的这种情感描写也极为克制。

所以,当她正在床边为宝玉刺绣的时候——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前盟!”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曹雪芹只说“宝钗不觉怔了”,却不说是被宝玉突然梦中喊骂这件事本身吓到,还是被宝玉梦话的内容所吓到。

其实,读者心里大概都有数。

8

敏感如宝钗,想必早就察觉到了结局。贾府那些聪慧的人们,也早就眼明心亮,只不过是当局者迷罢了。

木石前盟,只能是浪漫的爱情,是在真空中昙花一现,难以永存。她固然美丽,却终将毁灭。

而金玉良缘,却是现实的姻缘,是柴米油盐,是吃喝拉撒。她固然有着现实的计较,有着厨房的葱油味儿,却也因此而有了烟火气。

但是,宝钗无福消受。

她以黛玉的名义嫁给宝玉的时候,没人问过她内心的感受;她下定决心要进宫选秀拯救家族的时候,没有人问过她的感受;她遭黛玉误解嘲讽,双眼红肿的时候,没有人问过她的感受。

甚至,读完整本《红楼梦》的时候,也都没有几个读者去认真考虑过宝钗的感受。也许,只有薛父在世的那些日子,她才真正的作为一个乖乖女被温暖过,被父亲照顾过她的感受。而从此之后,都是她在照顾别人的感受。

是的,这个孩子太懂事,太聪慧了。这样的懂事和聪慧,只能让她变得隐忍。

她不像探春,在一个承受不住的节点爆发,将自己的一切苦楚统统骂出;她不像黛玉,天真率性,有棱有角,不爽就怼。

她只能是懂事的宝钗,将所有的难过藏在心间,将所有的苦楚担在身上。最后宝玉出家,一片白茫茫真干净。

宝玉干净是干净了,但是所有本该属于他的担子,却都压到了宝钗的身上。

9

有时候,活下来比一走了之,需要更大的勇气和魄力。也许,那一僧一道唯一成功的一个案例,就是宝钗。

他们治好宝钗的病,好让她以健壮的躯体和精神,来承受这世上的一切而继续活下去。

父亲的早逝,哥哥的纨绔,家族的衰落,爱情的渺茫,婚姻的悲剧,丈夫的出走。当这所有的一切都向宝钗袭来的时候,宝钗又曾向谁诉过苦呢?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这样看来,宝玉只能算是一个怯懦的退缩者。从头到尾,他都没有同现实的“仕途经济”正面交锋,更没有承担起本该属于自己的责任。

而宝钗,虽然没有达到那真正的英雄主义——或许传统文化中没能提供强大的精神资源让她来主动地去“热爱”——但是最起码,她在被动地承担这一切。

后记:

在某种意义上,宝钗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个人的宝钗,她更代表了传统文化中女性所特有的那种阴柔的韧力。而这也或多或少体现出了传统文化中,阴盛阳衰的怪像。

一如莫言在《丰乳肥臀》中想要表述的那样,我们这个民族不应该让女性来承担更多,而要从“恋母情结”中走出。邓晓芒说寻根文学寻到极致,依然是浓厚的恋母情结。

这正是八十年代寻根文学的困境所在,也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所需要反思的地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