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回忆鲁迅先生》设计反思

2018-03-19  本文已影响9人  一身书生气

 

    《回忆鲁迅先生》对自己而言是篇生课文,上学期看了省级优质课课例。但由于对文本较生并没有什么深刻印象。

    拿起教材读了两遍还是没找到感觉。这一学期,不知为什么备课、上课都找不到感觉,每节课下来总感觉很失败。

    这是节自读课,备课时设计了四个训练点:1.让学生朗读课文抓中心句概括。〈人物十动词十事件结果)2.抓“明朗、矫健”统领品析鲁迅先生的四次笑、六次坐姿,分析人物。3.学习批注,(评价式、概括式、感悟式、赏析式、疑问式丿4.感悟写法,以小见大、侧面烘托,学写人物。

    设想的是一节课两个问题,两节课学完。可惜第一节课,处理完字词,在概括训练上就绊住了学生。自己以一、二部分为例让学生先读再抓中心句概括,开始很好,鲁迅先生笑声明朗、鲁迅先生脚步矫健。可给学生留了十几分钟时间自学,自己检查时结果却不甚理解。这个很简单的概括,十四个片段,却没有几个能概括的完整。一节课,一个训练还不完美,导致效率及差。

    问题出在了哪?有方法、有例子,中心词句也很好找?可为什么效果不理想呢?一是学生早已习惯老师讲,他们记,懒得去读书、去动脑思考,思维僵化。二是学生不会读书,讲了可圈点关键词句,也可写旁批。可是他们根本不了解“圈点批注法”到底怎么用?语文永远不是老师教会的,更多需要的是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感悟。今后自己不能代替他们去读,更不能代替学生去说,得让他们大脑动起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