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三国演义》非想的商业战略思考三国

漫谈三国:从刘备身上看品牌战略的重要性

2017-08-04  本文已影响43人  小赵先生的剑
不产生共鸣的价值观只是自嗨,因为只有共鸣,才可共生。

最近重温了一遍三国,在这部宏伟的创业史里,一时间英雄辈出,各领风骚。

初读时总觉满书锦绣,简直眼花缭乱,常常叹服于这些呼风唤雨的风流人物。

而这一遍读后与之前一些观点又大不相同。最不同的一点是,我越来越喜欢刘备了。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越看三国越觉得刘备最厉害?”

虽说这个问题确实很中二,但仔细一想不无道理。

即便是没看过三国的,相比对曹操孙权这两派的人物故事,相信也对刘备一支的故事、人物耳熟能详,

这倒不是说自古描述三国的文人“倾蜀派”偏多,只是皇叔派的口碑营销做得实在不错。

恰好最近关于品牌战略的项目也操作了不少,这个过程中,结合战略定位的一些知识来看,方才发现刘备简直就是一个战略高手。

我们来看看刘总的发迹史。

刘总创业前是幽州朱俊贤幽州涿郡涿县的一个穷小子,靠买草鞋为生,基本上后期所有他的对立者都要讽刺他为“织席贩履之辈”,是典型的无产阶级。

后来在一个桃花遍地的小园子里,他找到了关羽和张飞两个创业初始合伙人,并以结义为名签订了最初的股权分配协议书。

虽然人少,但初期公司总算成立了,后面就开始正式创业阶段,创业阶段也不怎么好受,先是华北破黄巾被张纯贼军大败几乎身死。后得陶谦让徐州,扛把子没当两天被吕布坑了徐州,后复得徐州为曹操所败,聚旧部于豫州与曹操再战复败,再就是弃新野,走当阳。

基本上刘备的创业史,就是一部流亡史,一个一无所有且45岁还一事无成的男人,到底是怎么在群雄并起的战乱时代成为割据一方的雄主的?

我觉得归根结底,是因为刘备给自己做的战略定位非常好。

什么是战略?

如果把战术定义为“怎么才能做好这件事”。那么战略就是“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纵观一部三国史,能把事做好的人,太多了。

“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雄主曹孟德,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帅哥周公瑾,

“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大红脸关云长,

“隆中一对三分天下”的卧龙诸葛孔明,

“韬光养晦鹰视狼顾”的老油条司马懿。

这些都算是能把事情做好的一些人,官渡之战、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牛B吧?

牛B,但不值得敬佩,因为这些都只能算是战术,算不上战略。

真正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的人,是刘备。

刘备的战略是什么?

除贼兴汉。详细点就是十个字“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凭借着这个强大的战略价值观,刘备白手起家纵横天下,终成一方霸业。

下面我们就从刘备的故事来看看品牌战略的五个重要特性:

1.民心所向

-

价值的高度共鸣

-

什么是好的战略?

从刘备来看,好的战略就是把握住精准的目标群体,并且提出与之能产生”高度共鸣“的价值观,这就是所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

刘备的战略可以跟目标群体产生高度共鸣吗?简直太能了。东汉末年民不聊生,从篡汉的董卓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再到袁氏兄弟江东三世这些割据一方的诸侯,无一不是为了自己的霸业而东征西讨,哪里有人管什么兴复汉室拯救苍生啊,百姓们在连年的战乱下早就麻木,天下是谁的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并没什么所谓了。

这个时候,有一个没啥背景却深得民心的人高举一面除贼兴汉的正义大旗,简直是当时人们最期待的一把精神食粮啊。

《先主传》里讲了一个故事,说平原本地的刘平因不愿屈于刘备之下,就派人去刺杀他,结果刘备初见刺客,并不知道这个陌生人的真实身份,依然真诚对待,刺客心中的善念被打动,认为刘备之于平原是本地人之福,自己行刺刘备是不义之事,于是主动向刘备坦白了自己的身份,然后告辞而去。于是陈寿在《先主传》中只写了“其得人心如此”六个字评价。

这说明价值的高度共鸣不但可以立业,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救命啊。

所以战略的第一要素就是价值观的高度共鸣,不产生共鸣的价值观只是自嗨,因为只有共鸣,才可共生。

你以为共产党真的只是靠小米加步枪解放全中国的?

2.舍我其谁

-

责任的高度承担

-

确定了高度共鸣的价值观,那就必须要为战略打造足够的“仪式感”,表现一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什么是品牌的责任感,就是说,这件事情,非我莫属。为什么非我莫属呢?

我是天子皇叔汉室后裔,就算我只是坐拥一百二十个儿子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就算我只是受了名为天子实为玩物的皇帝一封血诏,但我姓刘,我是皇帝他叔,我是如假包换的皇室宗亲,所以你们割据征讨,叫篡汉,是战事。而我割据征讨,叫扶汉,是国事,也是家事。

你瞅啥?

这说明品牌战略在某些时候,需要足够的“仪式感”来支撑,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打动目标群体。

3.独树一帜

-

愿景的高度差异

-

其实说到战略,一部三国能人辈出,也不是只有刘备才有价值观。

就像跟他争斗一生的敌人曹操,曹操这个人算得上是一个洒脱的人,杀吕伯奢全家的时候,他对陈宫说了那句名言。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确实这句话显示了曹操胸怀天下不拘小节的雄主价值观。

但同时也自此被扣上了“奸雄”的帽子,实际上真说权谋诡诈,刘备不一定比曹操就干净多少,就因为一个与世人与众不同的价值观,直接将二人形象做了不可颠覆的定位。

所以我常说曹操是三国里最冤枉的,对统一天下做了这么大贡献,却并没留下什么高尚的历史名誉。

也难怪连毛主席都提出“坚决主张为曹操翻案”这个观点了。

4.知行合一

-

执行的高度统一

-

战略绝对不只是一句空话,对于创业者来说,本质上战略的提出,就代表对市场的一种承诺。

只承诺不兑现的事,刘备这样的聪明人是绝对不会干的。

偌大一座徐州城,对于当时四海奔波的刘备来说,简直朝思暮想,陶谦让了三次,人刘备愣是没抢没要。为啥?因为我是为了除贼兴汉,不只为了抢占地盘。

诸葛亮火烧新野后,刘备兵败逃往江夏,背后曹大军追赶,万急的境况下,人刘备宁愿日行30里,也愣是没扔下江夏二十万百姓。为啥?因为我是为了除贼兴汉,不只为了苟且偷生。

夷陵之战刘备大军溃败,部将黄权不得已率军降曹,众臣均劝将黄权一家满门抄斩,人刘备愣是力排众议保全黄权一家性命。为啥?我是为了除贼兴汉,不只为了一已私愤。

不是谁都能在利益、欲望与仇恨面前始终把持住战略统一的,所以战略的知行合一,可以说至关重要。

吹牛B谁不会啊?你说对吧。

5.坚如磐石

-

信念的高度坚守

-

除贼兴汉这个战略,刘备到死也是挂在嘴边的。

刘备的一生完美的诠释了一句话:再牛逼的梦想,也经不起傻逼一样的坚持。

经历了不断的失败与颠沛流离,赤壁之战时刘备已48岁,汉中之战,刘备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击败曹操时已59岁。

能在这屡败屡战的一生中坚守一个价值观从一而终的人,这是多么强大的一个信念啊?

很多创业者对战略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就是认为在创业的不同阶段,战略是可以随意改变的。

但反观那些终成大业的品牌,往往是坚守一个战略从一而终的。

战术可以花样百出,战略必须坚如磐石。

阿里巴巴都要坚守102年战略横跨三个世纪了,你急啥?

以上是最近结合最近的品牌营销工作对三国的一些见解和观点,当然了,刘备当然绝非表面上那么单纯仁义的呆萌小可爱,古今名人跟普通人一样,有私欲、迷茫、堕落、卑鄙、虚伪的种种特性,

但纯粹从战略角度来看,整部三国史,刘备无疑是最令人敬佩的战略家了。

2017-08-02

方舟设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