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读书写作二三事

写作必读:陆机《文赋》

2019-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周卫英
写作必读:陆机《文赋》

余秋雨先生在《艺术创造论》中引用了陆机《文赋》和刘勰《文心雕龙》,由于对写作的敏感,使我对这两篇文章产生了兴趣。

《文心雕龙》去年经文友推荐,我已经买了一本,也作为“写作必读”在简书中宣传了。这本书比较厚,古文骈文,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我硬着头皮读了几遍,还没有太懂。

对陆机和《文赋》我则很陌生,于是搜索了相关资料。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

陆机作文音律谐美,讲求对偶,典故很多,开创了骈文的先河。

《文心雕龙·杂文》篇将扬雄以下众多模仿之作称为“欲穿明珠,多贯鱼目”,独推许陆机之作:“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而裁章置句,广于旧篇,岂慕朱仲四寸之珰乎!夫文小易周,思闲可赡。足使义明而词净,事圆而音泽,磊磊自转,可称珠耳。”

《文赋》是我国古代研究文学创作特点的最早的一篇专论,在美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陆机在《文赋》中用他的文学实践的亲身体会,生动地描述和分析了创作的心理特征和过程,表达了他的美学美育思想。《文赋》将文体区分为十种,简明概述了各体的特征,展现了整个艺术创作思维的规律。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篇》云:“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

我们熟悉的句子,“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都出自《文赋》。

《文赋》比《文心雕龙》篇幅短很多,也更容易理解。

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艺术创造论》中,为了说明艺术家“天人合一”的创作状态,余秋雨先生意译引用了《文赋》的一段:

“艺术的感应,创作的开窍,来的时候抑制不住,去的时候也挡不了。它会像亮光一样突然熄灭,又会以宏大的声音突然鸣响。

在艺术的天性敏捷活跃的时候,再纷乱的素材也能理得清楚。这种时候,思想会像疾风一般从胸中升起,语汇会像流水一般从唇中流出。再繁盛壮美的景象,也能在笔端呈现。这种时候,艺术家满目都是文采,满耳都是音韵。

在艺术的情思阻塞的时候,神志也就停滞不前,恰似一截枯死的朽木,恰似一条干涸的河床。于是,艺术家只有把持魂魄去探寻底蕴,重振情思去努力求索,直到隐蔽着的文理渐渐萌动,包裹着的文思慢慢抽出。

所以,在艺术创作中,太用力的构思常常失败,而随意为之却较多成功。创作是我在进行,但我的力却不能强求。为此我们常常扪心叹息:最终还是搞不清创作开窍和阻塞的原因。”

原文是: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

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齿。纷威蕤以馺鹓,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

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於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

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由于是骈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气势恢宏,很有节奏和韵律感,很值得背下来。朋友们可以试一试。

中国典籍博大精深,余秋雨先生在《艺术创造论》中着重引用《文赋》和《文心雕龙》,足以引起写作和阅读爱好者重视。

多读经典,找到文学的源头和根本,找到巨人的肩膀,我们创作和做学问就会源远流长,根深叶茂,高瞻远瞩,成就最好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