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谁是偷走孩子童年的罪魁祸首

2019-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右月

昨天下午3点左右,我路过一所小学,校门口被家长们堵得水泄不通,还有些家长因为怕晒站在了旁边的大树下。这样的场景我已不是第一次见到了,我艰难地从他们身边穿过,注意到在场的家长中90%以上都是爷爷奶奶。

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涌现了一丝悲伤,还有些许的感慨。

想起我小时候好像是早上8点上学,下午5点放学。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早上9点上学,下午3点就放学(当然,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标准)。虽然在学校里的时间减少了,但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却占用了他们更多的时间。

曾有一篇在朋友圈刷屏的文章《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家里没个上学的,根本不知道补课有多贵!》,文章中报道了几组家庭每月花费在孩子身上的补习费和培训费,多的甚至高达几十万,这哪是普通家庭能承受得起的!

更直接的例子,李湘作为知名主持人,她在女儿王诗龄的教育方式也是频频惹争议。据了解,王诗龄从画画、跳舞、弹琴到游泳、溜冰、滑雪,几乎一周七天都被统统排满。所以这是在告诉我们优秀的人背后总是付出更多吗?

但是,高强度的学习,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童年的被剥夺。尤记得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一起去小溪沟里搬螃蟹,攀爬乱石堆,一起玩陀螺,一起捉迷藏……但现在的小孩子,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的,甚至比大人还忙。

是什么导致孩子频频“被安排”?大致有以下几点:

1.激烈的竞争环境

竞争不仅存在于成人世界,在小孩子身上依然存在。学校的期中排名、期末排名,直接导致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学生之间也会暗暗较劲,比别人更优秀,成为老师更喜欢的学生,这都会成为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另一个方面,很多80/90后的家长都已经了解到这个社会的残酷,所以不愿自己的孩子将来走太多弯路,不仅在学业上,其他技能方面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至少有一两样是拿得出手的,于是从小给孩子灌输要努力学习的观念,让他们提前适应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

2.家长之间的攀比

同事之间、邻居之间、亲戚之间,只要家里有孩子,免不了一番攀比。如果对方的孩子学钢琴,她也会给孩子报钢琴班或是其他兴趣班。如果对方的孩子成绩比自己孩子的好,那放学后的补习是跑不了的了。“你看谁谁家的孩子又考了班上第一名”这种话我们已经熟得不能再熟了,似乎孩子在家长眼里就是个争面子的工具,一旦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弱,就会想方设法给补上。

3.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的洗脑

现在出现在市面上的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简直数不甚数,有骑马、射箭、跳舞、音乐、绘画、围棋等兴趣班,也有K12这样的教育机构。“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几乎是他们不变的宣传语,本来只想简单了解一下,烦不胜烦的骚扰电话却一个接着一个,总之,让你报班就对了。

4.家长自身的不作为

现在社会竞争大,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家长,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陪孩子做作业。但孩子学业跟不上怎么办?只能求助于培训机构。孩子放学的时间正好是他们上班的时间,所以孩子自然而然地被安排到了培训机构里。特别是现在在线教育的盛起,孩子在家也可以直接在线学习。还有一个理由就是,现在小学生的题难得很多家长都不会,我以前就有个同事把自己孩子的作业发到群里向我们征询答案。所以,借助在线学习的力量几乎越来越成为家长们辅助孩子学习的手段。

不适应就被淘汰,这几乎成为了社会生存的法则。但这就总是对的吗?

让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每天沉于题海,周转于兴趣班,是对他们成长的助力还是童年的扼杀?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走得更快了,但也走得越发不安了!

我们无力改变这个环境,但至少,让孩子好过一点。

比如,选兴趣班时可否询问一下孩子的意见。

比如,每天不要把作业安排得太满。

比如,在孩子学习后带他(她)出去散个步或做个运动。

比如,每天让他有时间可以和小伙伴打闹。

比如,晚上回家陪他(她)玩玩游戏。

比如,周末带他(她)出去体验不同的世界。

……

童年只有一次,错过了便是终身无法弥补。为他(她)筑一个童年,一个充满童趣的童年。我想这才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