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小时候
每天早上,洗漱完毕,就开始为孩子准备早餐。有时候,前一天晚上就开始为第二天的早餐做准备了。如果前晚有剩饭,第二天早上的早餐大都是蛋炒饭。冰箱里也时常备有馄饨、水饺、汤圆等。每天早上都换着花样,尽量做到一周的食谱不重复。就这样,有时候,还不能满足小公主的挑剔的小嘴。这不,今天早上为了是吃包子还是吃面条,我又和她讨论了半天……
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
那是80年代末,农村生活贫苦。父亲常年在外地做小生意,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母亲一边种几亩田地,一边照顾我们姐弟俩。
那时的早饭,哪有现在这么多的选择啊?大多数就是稀饭,就着母亲自己腌制的咸菜。咸菜多是时令蔬菜腌制的,春天的雪里蕻,秋天的萝卜干,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菜。
稀饭,既是我们的早饭,也是猪一天的粮食。每天5点多钟,母亲就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在灶上煮一大锅白米稀饭,然后再去洗衣服,忙农活。稀饭,我们吃些,剩下的都是家里养的那头大肥猪的吃食,分三顿,掺些皮糠、野菜。
农村的孩子是很少有鸡蛋吃的。家里的鸡蛋都是要攒着卖的。一毛钱一个,慢慢积攒到二三十,等着那卖货郎挑着担子来队上收。卖鸡蛋的钱,再在卖货郎那里买些日常用品。
当然,逢年过节往往有惊喜。记得有一年端午节,母亲给我们煮了两个鸭蛋。母亲从煮着稀饭的大锅里,把鸭蛋捞上来,放在盛着凉水的水瓢里清洗。我俩就眼巴巴地看着,还没等鸭蛋洗好,弟弟就一把抢过去,抓起来就跑。我跟着跑出去。只见弟弟蹲在地上,把两个鸭蛋放在凳子上,正在比划。把蛋竖起来,比长短;把蛋横躺着,比粗细。比划好后,他把自己认为小的那一个鸭蛋,给了我。那时的他好像三四岁的样子。我比他大三岁。
现在想起这样的情景,忍不住想笑,又有点想哭。
肉,更是一种奢侈。我们吃的肉,主要是猪肉。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亲戚了,母亲才会到街上买一两斤肉回来。那时买的肉,大都挑选肥肉,因为肥肉不仅可以做菜,还可以熬猪油。熬出来的油,倒在玻璃瓶子里,一冷,便凝固成雪白的脂膏。平时,做菜或烧汤时,挖一勺,可以吃很久。
每次母亲在灶上熬猪油时,我们姐弟俩也是要围在灶台边等候着。熬油后剩下的油渣子,是我们喜爱的吃食。母亲通常会拿它来烧菜。但我和弟弟更喜欢将它做成零食。撒上白糖,或者拌上酱油,脆脆的,香香的,很美味。
我小时候有两个愿望:一,顿顿有肉;二,嫁个独生子。
第一个愿望,因为在那个年代,肉,实在是太好吃了。
说起第二个愿望,现在想想也挺有意思的。父亲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家中排行最小。大伯参军到了外地,家里种田的就是父亲和二爷。虽说是亲兄弟,却免不了为了一些琐事吵架,甚至还打过架。主要的由头有两件,奶奶的赡养问题,再就是一些田间地头的琐事,像耕牛的使用、田间放水等等。
那时候小啊,看到他们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鸡飞狗跳的时候,我就想:我长大一定要嫁个独生子。这样,就不会有人和我吵架了。
时光荏苒,一晃二三十年过去了,那样贫苦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但艰苦生活的经历与磨练,让我更加懂得父母的付出与不易,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