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你认为读书还能改变命运吗?
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拆书帮(ID:chaishubang)
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世界读书日是在每年的什么时候吗?
A 3.12
B 4.17
C 6.18
D 11.11
要是考试的话,你选哪个答案都不能得分,因为答案都错啦。世界读书日在哪天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现在还读书吗?
每年的世界读书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都会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0年-2016年中国人均阅读量情况如下:
中国人均阅读情况
在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1.7%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6.6%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有36.0%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45.2%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2016年中国人均阅读量为7.86本。
每当谈到中国人均阅读量这个数据,总不免会和其他国家的读书数量进行对比:比如,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
所以,有人崇拜每年读100本书的人就不难理解了,因为这个数字超过国人平均阅读量十几倍。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智慧的传递,因为有了书籍,而变得历久弥新。那么你获得知识、获得智慧的方式是从书籍里来的吗?
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国人们获得的知识、智慧相比其他国家,从书籍来的比例很少。
那我们从哪里获得想要的知识呢?
从学校,从父母,从和你接触的人、事中,从网上,从课程,从你参加的培训、旅游中。
想一想你的思维模式、做事方法是否还是父母的那一套?你的待人处事、说话方式是否有着谁的影子?
你改变了吗?你通过书籍改变了吗?
2017年,简书的一篇爆款文章指出了知识付费带来的焦虑和疑问,你是那个花了5000多块钱,却发现除了焦虑更加一无所有的人吗?
为什么?因为唯有行动才能破除焦虑,这里的行动不是买更多的课,听更多的干货,而是实践学到的方法。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你是上士、中士还是下士?
读书重要是因为书里有知识,而知识只有长在你身体上,变成你的血和肉,变成你的灵魂,才是有用的,才是知识的本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教授曾说“知识只有是你的,才叫知识。”
你改变了吗?
你通过书籍改变了吗?
你怎么样才能通过书籍改变?
答案就是:让知识长在你的身上。
我一直在寻找这个答案,买过课程,报过培训,信奉“人生性价比最高的投资是投资自己”,就像好多搞培训的那样,培训机构活的挺好,被培训的人各安天命。投资自己也一样,如果没有行动,再昂贵的费用,买来的是别人的思想,别人嚼过的口香糖。
当看到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个人学习力提升指南),终于找到了一种方法,让看过的书、走过的路、知道的信息变成自己的知识。
这样读书就够了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提升学习力的学习方法论,简单来说就是“拆书法”。把我认为的几个关键点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不要为没有看完一本书而愧疚
读书的方法有多少?太多了,影响阅读法、速读法、分析阅读、检视阅读、略读、浏览、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等等等。
如果把读书看做一个独立的事情,就是对文字的视觉摄入,还有对文字的理解。所以如何提升阅读时字数的范围,以及对文字词汇量的积累,是阅读里很重要的两个因素。另外,书籍写作本身是有结构的,这样来算的话,单独来看阅读,主要得考虑三个因素:
1、视距。屏幕越大,书本越大,眼睛需要折返的次数就越少。
2、词汇量、专业术语的积累。
3、识别主题句、加粗字、论点、论据(小说故事就是人物和关键情节)。
上面提到的技巧都是在这个范围内讨论,从书本的结构,作者想要强调的字句,还有关于你视觉记忆的一些技巧来说的,尤其像影响阅读法、快速阅读,通过文字进入潜意识(很多时候,是文字所代表的脑海中的图像),从而加快阅读记忆的速度。
读吧
其他的外部环境、时间、精力等都是阅读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再说要读书也是白搭。
人们都知道读书很重要,于是大家都开始读书,那现在我们遇到的阅读中的问题有哪些呢?看看你有没有有中招。
A 没时间,时间问题,那就早起。各种早起群。
B 没精力,精力问题,那就抱团努力,坚持打卡。现在的学习社群就是这样的。
C 看不懂,理解力问题,那就找原文,慢慢抠,牛人的领读。
D 记不住,记忆力问题,那就画思维导图、笔记记录、康内尔笔记。
E 看不下去,没兴趣但觉得有用必须读完,注意力问题,用番茄工作法逼自己专注。
这些问题中,有一个很隐蔽的思维,那就是“读书总是好的”、“读完书总是好的”。
当你没多少书的时候,读书确实是好的,当你没读完多少书的时候,读完一本书也确实挺好的。这是读书的初级阶段。从书的角度来说,你已经完成了阅读一本书的任务。
当把阅读还原到整个生命过程中时,阅读不再是孤立的,阅读就有了一个前提:你为什么读书?也就是你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曾本阅读的目的分为三种:
娱乐消遣
获得信息
心智提升
阅读从来都不只是阅读的事情,你可以为了娱乐消遣,看小说,读玄幻,获得心理上的放松或刺激;也可以为了了解信息,读行业评论、职场是非,获得生活中、职场中的套路;也可以为了改变自己的思维、心智,读致用类书籍,提升心智模式、行动力。
总之,阅读是为了让你获得一种满足,我们想要阅读,也是为了想要得到阅读后的奖赏,想象一下,哪一种奖赏能有你通过阅读改变了行动、改变了命运来的更实在、更有效呢?
其实,我们读书本来就很功利,为了满足自己,你说呢?
《这样读书就够了》(个人学习力提升指南)这本书从阅读的目的这个维度来解决阅读效果的问题。学以致用,学了那么多,不就是为了过好这一生嘛,即使只是学会了多倾听这一简单的沟通方法。
从阅读目的来看,如果你的目标是心智提升,就需要升级读书方法来突破“低效阅读”。拆书学习法告诉你:挑出书中对你有用的部分,把知识用到工作生活中,才是书的本意,知识的本意。
所以,你有的阅读武器,不光是快速阅读、分析阅读、检视阅读等阅读方法,也不光是以书为中心读了几百本,还可以是只读了一本书的某个部分运用到实践中的喜悦和收获。
二、从经验中学习才是成人学习的利剑
学习是什么?
心理学上,对学习是这么说的:学习,是提升某种情境下的行为概率。
比如,你在学校里读书写作业,回了家后,不写作业光顾着玩,所以,在学校上课叫学习。
从学习的这个概念出发,成人学习和常见的学习方式有多大的区别呢?
常见的学习,主要是以知识为中心,学习的很多知识用来解释这个世界、解释人与人的关系、遵守道德法律规范,重在知道、理解。然后通过社会构建的教育体系,进入职场、成人世界。
如果你的学习方式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进入职场往往会很不适应,你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在工作中能用到的非常少。
与常见的学习方式,对应的是“成人学习”的方式。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创立了成人教育学,诺尔斯把成人教育学定义为“帮助成人学习的艺术和科学”,以区别于普通教育学。
成人学习的五条公理:
自我导向。不是指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指主动参与。
关联经验。经验是你的资源,有效学习是基于学习者经验,并且有小利用学习者经验的。
强调实践。学中用,用中学。
聚焦于解决问题。能有效解决你的问题的就是好的学习。
内在驱动。有乐趣才会学的起劲。
这其中,自我导向、强调实践、解决问题、内在驱动,在很多学习的书籍中,已经有所体现,但大多是以单个因素的形式出现,没有清晰指出内在关系。
《这样读书就够了》(个人学习力提升指南)这本书更关注的是这5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便签法将这种关系明确,实现最小知识的行动化。
在这5个要素中,最需要关注的是我们的经验。2017年学习类书籍中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拓展了大家的学习认知,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学那些底层规律,同时,要不断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就是对经验的校正,不断进行理论化、流程化、规范化,再细化到下一个行动中。
我们常常追求、羡慕、分析、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而没有挖掘自己的经验,纠正自己的行为,实在是缘木求鱼。
好多国内的书籍,尤其是时间管理类等方法论类的书籍,基本上很多是对国外理论的实践版,如果你只是看他们成功的光环,看到他们的经验,却没有运用到自己身上,形成自己的经验,那你基本没有学到什么,永远在看别人的经验,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还有一点是,关于经验,高手不仅关注经验的反思和追问,还会在阅读书籍的时候关联自己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把知识内化,把别人的理论、经验在自己的身上实践、调整。
这样,经验会以复利的形式,让你变成你想成为的人。
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个人学习力提升指南)中也提到了学习力的三个维度:
反思和追问经验。
分析和整理信息。
内化和应用知识。
经验通过反思和追问可沉淀出信息,信息经过分析和整理可升华为知识,知识经过内化和应用可转化为能力。行动带来新的经验,阅读带来新的信息,反思带来新的知识。这样,学习者的能力可以不断在体验和反思中循环、上升。所谓知行合一,所谓学习之道,不外乎如是。
如果你是成人,请学会从经验中学习,复利式成长。
三、三张便签打破“知道却做不到”的魔咒
便签法介绍
《这样读书就够了》(个人学习力提升指南)的核心是便签读书法,遵循成人学习的五大公理,将最小知识实现行动化,将经验变成更有行动力的知识,让学习力、行动力循环起来。
就究竟什么是便签读书法呢?
像上图一样,由3种颜色的便签组成I、A1、A2。
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A1便签:关联自己的经验。
A2便签:规划以后的运用。
便签读书法具体包括7步:
1、找一本致用类的书籍(这是方法的适用边界),想要提升能力、解决问题,讲方法运用到工作或生活中。
2、用较快的速度读完,找到对自己最有用的地方,然后停下来用便签读书法。
3、用I便签重述你找到的最有用的内容。
4、问问自己有没有经历过书中讲的事情,写在A1便签上,回忆一下自己怎么做的,和书中有什么差距。
5、规划以后如何应用,写在A2上,想象一下,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该怎么处理?写在A2上。
6、把便签贴在家里或单位醒目的地方,提醒自己要运用。
7、看完一本书,把所有的A2拿出来,贴在家里或工作醒目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行动起来。
看起来挺简单的吧,如果你没有用过的话,就赶紧用起来体验一下吧。如果你用过了,书中还有进阶玩法。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但得找到让知识和行动连接起来的方法。
正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实践篇)》里说的那样:
要想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不要可以去教,而应当给他们一种工具,让他们通过使用工具培养新的思维模式。
本文作者:贝子晨,拆书帮太原黄河分舵三级拆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