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回忆写作学习90后的爹妈们

在山的那边

2017-12-26  本文已影响806人  滋小然

文/滋小然

晚上,闺女带回来一个挺诱人的消息:妈妈,尤老师(女儿班主任)让你和我一起参加四年级朗诵比赛。

从闺女的描述中我大概了解了:原来为了庆祝2018年元旦来临,学校四年级举行朗诵比赛。十个班,每班两个项目:一是师生朗诵,选了四个孩子与班主任共同完成。另一个便是亲子朗诵,而这份殊荣砸中金蛋一般降临到了我母女头上。

心里有几分欢喜,尤其是在晚上跟尤老师的交流中了解到可以执稿朗诵。

这份欢喜是有来源的。

一,曾经普通话考试的成绩是二级甲等,这个小场合应该能稳稳pass.

二,执稿朗诵,只要声情融合,难度系数几乎为零。

三,可以和闺女同台演出,堪称是千年一遇。在这样难得的机会里,我必须用我的淡定给闺女树立一个不怯场的榜样。

四,让闺女为她老妈骄傲一把,从而让孩子更有自信。孩子是很大方的,几乎都愿意为父母骄傲。尤其是出现在她同学和学校面前,她(他)愿意给予一百分的赞美。

妈妈,我不想参加。我怕读不好,拿不到名次,同学们和老师会笑话我。

闺女有些退却。

你还没试一下,怎么就知道不行呢?有妈妈呢!

周四得到通知,新一周周二上午比赛便要拉开序幕。四天时间虽不充裕,好在任务轻。

稿子自备。白天,我从网上扒拉出大量的朗诵材料。各种主题,从爱国,感恩到亲情到成长,我发了几份给尤老师。尤老师拿给闺女选,闺女一眼中意《在山的那边》。

就它了,三人一致口径。

我掰开揉碎般细嚼了一遍稿子,才发现有多喜欢这篇现代诗。

主旨关于成长与蜕变。历经艰辛,翻越一座座人生失意之山后,终会遇见那一片属于你的海,由信念凝成的海……

背景音乐老师友情提供。点开音乐,是甚合我意的Adagio,与朗诵材料的主题融合和谐。音乐弥散开来。如泛舟徜徉在一个秘密花园里,轻轻一篙,便随溪水迤逦荡开,赏不尽的两岸风光。

只等晚上闺女放学便开始排练了。

不想,晚上收到尤老师微信。因为学校演出礼堂的音响出了故障,比赛延迟至下下个星期一,也就是圣诞节那天。

也好,充裕的排练时间,使这次朗诵比赛更具有小菜一碟的色彩了。

且慢。

只见又一条微信:不过,须脱稿朗诵。

我一听懵了。脱稿朗诵?这对于一个多少年没登过台的中年女人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怎变了?我问。

我也刚知道,其他班级都在脱稿排练,咱也不能落后。

原来,每个班暗暗地卯着劲儿呢。为班级争光,那是义不容辞的,我的集体荣誉感向来不低。

可心底的担忧依然存在。

暂不说会不会紧张忘词,单是那手无寸铁的双手该如何做动作——脱稿一定意味着需要手的动作配合。你干巴巴站那,念经一般背出一段话来,那绝对不叫朗诵,最多叫背书。

我有些紧张了,底气斜逸了几分,哪还敢大言不惭小菜一碟呢?

短暂的畏怯,我决定不理它。既然选择了前方,只管风雨兼程。这句话不巧不合地冒了出来。关键是,不能在闺女面前掉链子。是的,别忘了《在山的那边》的真正意义。

不就是一次脱稿朗诵嘛,至于嘛!

盲目努力只会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得借鉴榜样的力量。

我找来两份同题的朗诵视频,锁定了一个冠军视频。参考学习人家的风范,从节奏,语气,语量的轻重缓急或高昂深沉,都做了详尽的注解与标识。

正式拉开排练的序幕。

作业后,睡觉前,放学回来的路上,我俩充分利用了时间的边边角角。

客厅,床上,卫生间,随时成了我们的临时舞台。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互相挑刺,互相鼓励,不断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闺女兴味渐浓,还常常有建设性的提议。

妈妈,你看这句: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你可以半抬手,轻放胸口,千万别像木头一样啊。

来,再来一遍。闺女像个经验丰富的舞台导演。

音乐缓缓起。《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我开头。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延留三秒钟,闺女接上。

妈妈告诉我,海。我深情地充满母爱地跟上。

山那边的山哪,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再绝望一点,妈妈。

…… 

练了有五个晚上,我俩终于可以完全脱稿了。她的句子,我的句子,我们合诵的句子,分工明确,了熟于心。哪里需要动作,看向观众席的眼神,不能东张西望,涣散无神,最后一句俩人短暂对视,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我们用心的痕迹。

利用周末,我俩又好好巩固了一番。

昨天,实战的日子终于来临。

跟老师说了声,中午将闺女接回来吃饭,也是闺女自己的意见:吃完饭,我们还可以作最后一次排练。

昨日的暖阳很可人,虽是寒冬,却感受不到几多寒意。

仿佛风尘仆仆,闺女一出校门,急燎燎地说:我们要快快地吃饭,还要化妆。一点钟之前要赶到学校。

十一点半放学,五分钟赶到家。吃饭至少二十分钟,还有化妆,十二点半出发,时间应该够用。

我俩跟时间赛着跑。

草草地刨了几口饭,化妆,排练最后一遍,带上服装直奔学校。

站在后台,忐忑的期待中,终于听到了我和闺女的名字。

我的心跳加快,却故作镇定。娘儿俩一前一后走上舞台,面向观众深鞠一躬,开始了我们的朗诵。

三分钟不到的朗诵,我是享受的,看得出来,闺女也是享受的,虽然伴随着小小的紧张。

下了舞台,尤老师竖着大拇指笑容妍妍:太棒了!不管是老师的鼓励,还是真心的赞扬,我们一古脑收下,才不亏咱俩的努力与用心呢!

下台时,闺女小声说:妈妈,我在舞台映幕上看见你的名字了,声音里满是自豪。

我做了多小的一件事,孩子却视为珍宝。

晚上临睡前,闺女问我:妈妈,你说我们能得第几名呢?

那你参加这次朗诵比赛开不开心?

当然!

闺女不假思索。

照我们下的苦功夫,没有第一名,第二名,至少有第三名呀!再不济,第四名,第五名,哈哈,反正不会是倒数第一!

闺女意犹未尽:妈妈,我们再来朗诵一遍吧,好怀念。

我知道,小小的朗诵已不仅仅是一次小小的朗诵了。

其实,我何尝不是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