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漂-零壹
因为有人海,所以遇见,才意外。~题记
三月的烟雨,飘摇的小船,窗外的行人,来去亦匆匆。小M坐在空荡的小屋,听着平静的音乐,屋外阴雨绵绵,不觉竟然来蓉已经三个多月。
早先小M对蓉城的喜欢,全部来自于赵雷的那首《成都》,而对于雷子的喜欢,还是源自于大冰的那句“赵雷不红,天理难容”。因此,小M对成都的街头和玉林路的小酒馆有极其深的执念,纵然是只身一人,也要走尽玉林路的街头,然后坐在小酒馆的喝上一口。
小酒馆既在闹市,而又经赵雷念念不忘,自然早已成为蓉城的网红胜地。虽不敢奢求小酒馆是金碧辉煌,但至少也会宽敞舒适。可未曾想,小酒馆是真的精致小巧,只一层场地不过四五十平,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卡座沙发高脚吧台应有尽有,只是馆里的音乐都只有CD,这让文氓的小M有些失落,本想是要遇见下一个“雷子”的,没想到只能听CD,不过,就场地而言,确实没足够的空间留给驻唱。尽管如此,来往的游人也还是络绎不绝,其中大多人都是不远千里来的游子,只为亲眼所见这街角,亲自品味成都的酒。仔细打量了周围,却也没有发现富余的空间,小M只好悻悻作罢,果断放弃打卡小酒馆,忽然想起“大冰的小屋”成都分舵,三年前毕业的丽江之行,因种种缘故导致没能打卡“大冰的小屋”,这一次也算是弥补上次的错过。
于是,小M在网上查了查位置,好在距离并不远,只因阴雨天气,又恰好是饭点,所以一路上车辆拥挤不堪,15分钟的路程,硬塞了半个钟头,果然在当今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下,一个城市如果不够拥挤,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发展的好,毕竟流量数据反映着城市的承载体量,拥挤侧面反映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毕竟在上世纪从未听说过自行车堵车问题。
小M刚抵达小屋时,时间尚早屋里的人并不多,小屋的义工热情招待着他,直接把小M带到了火塘的副座,与驻唱的直线距离只有几十公分,这种优待着实令人欣慰,也不枉费他这个资深“冰粉”。小屋面积相比酒馆要略大些,装饰布局更为合理,文艺气息扑面而来,驻唱背后的墙面挂着各种奇遇的照片,应该是许多用酒换来的故事。火塘正对着驻唱,只是这里的火塘远比不上少数民族的真火塘,可能是因为地域限制和时代变迁的缘故,火塘已经被蜡烛所替代,仪式感重于形式,大家也就默许,毕竟来到这里的人,不过是讨一碗酒,慰一慰风尘。
自从中了民谣的毒后,小M先是去了丽江的酒吧,陆续参加过三次音乐节,在露天的草地上蹦过两次野迪,听过朴师傅的专场。而今不能说是一个民谣的爱好者,却也算是一个入门的小文氓。所以,一进入小屋,便十分亲切熟悉,有一种回家的错觉。尤其是当驻唱唱起朴树的《生如夏花》时,小M内心是暗自窃喜的,毕竟自己可是听过原唱的呢!与朴师傅相比貌似少了一种四十不惑的豁达,多了几分青春的味道,即是:我从远方赶来,恰好你们也在。凑巧的是驻唱对朴师傅格外喜爱,很符合小M的口味,可在场的小年轻并不感冒,或许是他们都老了吧,朴师傅的歌也可能过时了吧!
另一位驻唱是位小姐姐,只不过,小M这个年纪喊她小姐姐,不免有些失礼,不管实际年龄多少,至少她的生理年龄最多不过是和小M相仿,或许还要比他小一些,淡妆的她略显气质,俨然一副姐姐的模样,因此姑且叫她一声:小姐姐吧!小姐姐的声音比较细腻且温馨,一开始小M还以为她会唱牛奶咖啡组合的歌曲,毕竟在川渝两地。可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意想不到,那位小姐姐先是自弹自唱了黑撒的那首《流川枫》,轻声哼唱着遗憾和命运的作弄;然后,小姐姐再以茶代酒的举杯后,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说是之前一直在丽江的小屋,刚来成都不久,对这里并不熟悉,每天也是宅在家里,几乎不外出,准备努力攒钱然后出一张唱片,不奢求大卖,就是想留作回忆。
小姐姐问小M他们:我平常听的歌曲都很偏,所以,一般唱的都是冷门歌曲,很少有共鸣,你们有没有特别想听的歌曲?可以点歌的!
于是,屋内叽叽喳喳的声音,众口难调,一会有人喊着陈粒,一会有人叫着新裤子,等等~
突然,角落的一位女生盯着小姐姐,很坚定的说:要不来一首张玮玮的《米店》吧,我从南方而来,恰好碰到这三月的烟雨天,感觉这首歌恰好可以表达我的心情。
小姐姐说:那你是从南方的哪里过来旅行的呀?大概有多远?
女生回答:看风景,不远千里。
小姐姐说:好,那这首《米店》送给你,以及在场的各位~
歌词:
三月的烟雨飘摇的南方
你坐在你空空的米店
你一手拿着苹果一手拿着命运
在寻找你自己的香
窗外的人们匆匆忙忙
把眼光丢在潮湿的路上
你的舞步划过空空的房间
时光就变成了烟
爱人,你可感到明天已经来临
码头上停着我们的船
我会洗干净头发爬上桅杆
撑起我们葡萄枝嫩叶般的家
结束~
蓉漂零壹,我看见了热腾腾的生活,或许是某些人眼中的苟且,可那又如何,总有人选择此刻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