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涂生活

在北京的早市儿上,我被治愈了......

2019-05-06  本文已影响131人  赵客缦胡缨v吴钩霜雪明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授权转载。“地道风物”是来自《中国国家地理》旗下的原创内容公众号,这里汇聚了一群热爱山川美食的人,立志于“寻访最佳物产、捕捉匠心民艺、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image

颜色可真好看

逛早市是种修行

你能在这些大爷大妈身上

看见人生百态

北京早市儿一般五点半就开市了,而与此同时,北京办公楼的灯还亮着。更多人在熟睡,也有人起床开始崭新的一天。

早起逛早市儿,绝对是这个城市极少数人的选择。

image

西红柿,让多少人爱到发疯。这个构图拍摄其实并不是有意为之,实在是这家西红柿太火,摄影师挤不上第一排去。

image

这是不是就是爱情的模样?反正我被这一幕打动了。

image

有了二维码,再也没有抹零了。

image image

北方长大的孩子还是第一次见这两种果蔬。

image

早市儿,许你一个香椿自由。

image

哪个姑娘看见十块钱一斤的草莓能走得动步?

image

破晓

去早市儿的多为老年人,老北京有早起的习惯,早市儿又称“晓市”。

北京早市儿兴起于80年代末,那时候北方蔬菜少,餐桌上的丰富品种全都得益于周边的菜农过来赶早。北京晚报记者刘一达曾写过北京的早市,“晓市,一般都挨着城根儿或坛根儿,如崇文门外的东晓市,离天坛不远;德胜门外的晓市离城门楼很近。”现在的光景可和以前大不相同了,有段时间,早市的脏乱差和扰民问题一度困扰着城市管理者。

image

北二环的新民菜早市儿大概是离“皇城根儿”最近的早市了,位于室内,门口还有保安把守,这里从2002年开始经过多次装修,对于卖家来说,是体验的提升,“环境好当然好啊”,一位摊主答道。为了便民,华联超市也引入早市空间。

image

童年奶油的味道,可以来新民菜市场追忆。不过,据说新民菜市场周末的时候,人比庙会的还多。

image

新民菜市场,11点半就闭市了。室内装修和室外光景,都透露出一种精致和贵气的老北京之感......

大家都喜欢逛早市儿,却很少有人喜欢早市儿跟自家挨得近,“新”与“旧”是北京这座城一直都不消减的冲突。

北京如果一个早市儿能存在十几年,那么这个市场上就一定有来这儿逛十几年的北京大爷大妈。全北京早市儿只剩100-200个,听起来很多,但北京足足有1.641万平方公里。十几年来,近七八成早市儿都被取消了。

image

没有人能空着手离开早市儿,没有人。

image

琳琅满目的蔬果让人心动,相比之下,早市儿的肉摊和海鲜摊、调料摊等,则冷清了不少。

image

你看这菜,夺(多)嫩。

image

这么看来,一站式购全早就是线下零售商玩了几百年的套路了。

早市是熙熙攘攘的、人声鼎沸的,川流不息也许是你对大城市的印象,但大多数的时间和空间里,大城市都是安静的。北京普通的工作日,路上人并不多,连路面上按喇叭的声音都少得可怜。

印象中小时候的早市儿都是一条街,露天的,但北京的早市儿,是被围出来的一块地,为了不扰民,要和居民区隔着至少一条街,并且不少早市儿设置在室内,出了这个门,声音就消失了,不会影响其他居民,北京这些早市儿也必然有人管理着。

image

在早市儿,连山竹都可以先尝后买......

image

三里屯附近的菜市场人群略显国际化。

被阳光照耀着买菜的体验,在北京是难得的。很多人,甚至会驱车几公里、十几公里,去一趟心仪的早市儿。平时遇见的人,总是规规矩矩,早市儿的“大声喧哗” “不顾姿态”,都成了生活里的调味剂。

image

装菜的工具也高度体现了人民的智慧。

image

装得了娃也装得了菜。

image

营业

为什么要去早市儿买菜,是不少年轻人的疑问。超市、电商是年轻人偏爱的买菜方式,早市儿是了解一个城市的方式之一,然而许多北漂一族,来北京多年都没去过一次早市儿。显然,早市儿的乐趣,不是所有人都能get到的。

image

话说你有多久没见过现金交易了?

image

陪主人逛早市儿的乖乖们,狗子真的是太治愈了~

image

早市儿上真花和假花都有卖。

就单纯的买菜来说,早市儿是更方便的,同类蔬菜可选择比较的也更多。早市儿上也有众生态,有摊主站在摊子上吆喝、也有摊主懒得吆喝,就在那里等着有缘人;有人抢着挑好的蔬菜、也有佛系的,就是逛逛、看看。这一切,难道不像极了职场上不同人的性格?

image

激情满满,环顾四周顾客,需要极迅速的头脑和肢体反应。

image

plmm并没有因为好看,顾客就多一点。

image

卖咸菜的摊主,打包手法一气呵成。

image

菜贩除了与客人沟通和售卖,还需要不时地打理蔬菜。

image

有人疯买,有人观望。

image

精明的主妇是有自己的买菜理论的。

早市儿上的人,都担心有一天早市儿真的消失了。无论是对于菜农还是居民,这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理解不了这样的心情?想想你追了几年的美剧剧终了要哭一哭,你去了十几年的早市儿没了,就要痛彻心扉了。

逛完一圈早市儿,此刻才7点多一点儿,此时正是普通人早起的时候。

早市也静默着迎来下一批人流。

image

防晒工作做得好。

image

热闹非凡。

image

带孩子的母亲。

image

慵懒时刻

中午11:30,不少白领已经开始研究中午吃什么,出去吃还是叫外卖。这个时候也是北京南城某个早市儿的流量高峰期,是早市儿一上午人最多的时候,周五及周末更甚。按照以前老北京的规矩,天亮到一竿就该闭市了。

image

拿单子的大爷逛了好久......选东西非常仔细。

image

两位女士在讨论如何挑选橘子。

image

各种熟食也应有尽有。

年轻人的社交场在白天的网络和下班后夜晚的酒吧,中老年人的社交场在早市儿****。有闺蜜亲密交流如何挑选蔬菜,也有脸熟的常客和摊主唠唠家常,也有情侣、主人和宠物、母亲和孩子花样组合、大多数还是独身前来的男女,也许这世上最浪漫的事情,就是老了陪你一起逛逛菜市场。

image

一位阿姨和我普及了好一会儿买菜常识,我全没记住。就记住她说带花儿的黄瓜不好,这只是一个社交片段,大家不必太当真。

image

这个菜车是菜市场的流行单品。

附近打工的人也喜欢这个时间来早市儿,买个饼,暖和的春日,一边走路一边吃,午餐低价而迅速地得以解决。

image

看饿了。

image

北京有多大?大到每个区域的人都有不同的气质特点。

image

南城特吉特早市儿上,有很多人骑着摩托和自行车来买菜,菜场还设了停车位。

很多你想不到的小商品,和那些“远古”的记忆也都在早市儿里浮现。这里的摊主也能讲,10块钱的墨镜和丝巾一戴上,就能把你吹成天仙般貌美,大妈们一个个笑开怀。

image

闺蜜选购,贴心地帮对方整理。

image

老式缝纫机。

image

拿着眼镜的阿姨正沉浸于摊主的“巧言令色”之中,估计她买定了。

image

最不同的时刻

白领开始午休的时候,早市也该收摊了,不少有经验的人,会在关市前十几二十分钟跑进去,因为这个时候买菜最便宜。

image

不过来晚了,好菜会被别人挑走的哦~

image

北京牛街的牛羊肉最有名,牛街输入胡同3号的牛羊肉市场,四点开门,五点人最多,都是来挑新鲜好肉的,不过它们7点才关门,但是六点多以后基本可以不用去了。

image

牛街牛羊肉市场牛羊各个能吃的部分都有卖,其实整体看下来还是有点恐怖的。

image

牛街是北京非常特别的一个区域。

到了关市时间,多一分钟保安都不会让你停留。而关上大门的一刹那,刚刚你亲身体验的一切仿若梦境,城市白天中最后的喧嚣也消失殆尽。

早市儿的脏乱差问题,也会在关市后解决掉,他们也不愿意展示给外人看,“这是不光彩的”,大家也怕因为脏乱而有可能惹的麻烦。对于早市儿来说,第二天,又是一个整洁全新的小世界,开始新一批的讨价还价,开始新的KPI计算。然而白领们的烦恼,却从未能在一夜睡眠中解决掉。

image

临近闭市,会有人来回收垃圾。

凌晨三点多,菜农再次将新鲜的蔬果运进城中,开始新一天的劳作。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三点,是一天还没结束的时分。

image

为什么我们要逛早市儿

我们无意说早市儿的好坏和是否必要,我们想说的是,年轻人似乎越来越宅了,似乎生活榨干了我们所有的力气而动弹不得。在这个大家习惯于待在自己舒服的、方方正正的格子间里时,不妨出来走走;在我们享受网络便捷、追求新鲜的时候,不妨去体验下那些“正在老去”的生活方式。

image

南城还保有许多老北京特色建筑和生活气息。

新与旧,我们与其说是冲突,不如说只是不同罢了,与其说是不同,不如说是隔阂。年轻人只有愿意接受不同,才能迎来一个更包容的社会,更宽宏的自己。

出发吧,走到大街上、去到人群中、走到早市儿里去,面对新鲜的蔬菜与丰富的物产,你会感恩大自然的回馈,找到生活里的小确幸,那也许是你多年来内心里的孤寂被治愈的一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