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
前两天给妈妈家买肉的时候没有纯瘦肉了,都是带一些肥肉的。但妈妈和爸爸都是不吃肥肉的,所以我只好把肥肉让卖肉的给割下来,自己拿回来了。
我家吃肉相对于妈妈家来说还没那么苛刻,我家是瘦肉的也吃,五花肉的也吃,带皮的也可以。但是对于这种纯纯的肥肉也不是太好消化的。所以,老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这个肥肉炸油了。
我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到过节的时候都会炸油,而且家庭条件好一些的还会特意准备一个大坛子专门装这种肥肉炸的油,我们那里叫做荤油。老辈人都说用荤油做的菜比用纯大豆油做的菜好吃。
我是八零后,我小的时候正是九十年代,那时候吃肉还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呢。所以,平常做菜的时候加点荤油会觉得菜特别香。不过,荤油有限也不能每顿菜都加荤油。所以,一般都是家里要来客人了或者是大人给孩子们解馋时才会加些荤油的。
我爸爸妈妈都是老师,平常上班,家里做饭的任务就落到了奶奶身上。奶奶是生在社会、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人,所以特别会精打细算。在荤油的使用上一直都能做到物尽其用。
一般的人家——比如说我家邻居们吧——的荤油都是猪肥肉的油炸的。但是我家的荤油却不只是猪肉炸的油,还有小鸡、鸭子、大鹅身上的肥油炸的油。猪肉的荤油一般用来做菜,小鸡、鸭子、大鹅的荤油可以用来做酥饼,奶奶说用他们的油做的酥饼是最酥的、最好吃的。在奶奶没有发明出用小鸡、鸭子、大鹅的荤油做酥饼的这个方法这前,邻居都是把它们身上油给扔掉的,但是自从吃了奶奶做的酥饼后,邻居们、邻居的邻居们都纷纷效仿奶奶,开始用小鸡、鸭子、大鹅的荤油做酥饼了。酥饼是不是比其他油做出的好吃我们这些孩子们不知道,但是大人们做酥饼的次数增加了确是真的。而且,炸油之后剩下的油渣子也成了孩子们的美食了。
随着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结束,肉类越来越成为餐桌上的常菜了。反倒是青菜成了招代亲朋友好友的热闹菜了,特别是冬天的时候、节假日的时候餐桌要是不出现点绿色,而都是大鱼大肉的话,那么招代的客人可能会有些想法的或是觉得主人对自己不够重视的。
随着肉类的普及和专家们呼吁大家少吃动物油的建议,荤油退出了油类市场、退出了餐桌。
我至今还记得荤油经历的“惨痛经历”呢!心脑血脑病进入大众视野后,荤油首当其冲充当了替罪羊。随后专家们开始了食植物油更健康的呼吁。那时候家家户户还都储存着不少的荤油呢,特别是家里的荤油坛子大的人家,多数是还有多半坛子的荤油。但是吃荤油不健康呀,大家也不能拿着自己的健康开玩笑,所以还是忍痛割爱的“抛弃”了荤油。我记得我家西院的邻居把剩下半坛子的荤油都倒在了自己家小园里。倒完油后开始一边刷着荤油坛子一边念叨着“可惜了攒了那么多年的荤油了!”
从那时候开始,荤油就再也没有登上过历史舞台了。尽管后来又有专家说了,其实心脑血管病的罪魁祸首不是荤油,而是高盐导致的。之后又有专家发声说了,其实心脑血管病也不全是高盐导致的,是由于摄入了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不能全部消化而引起的。这两年又有专家说了,其实适当的食用一些动物油是有助于身体健康的。那么猪油、牛油和鸡油等又出来了,但是这次它们的出现是以精炼动物油的面目出现的,多用于一些秘方菜品的调制,而不是主要的食用油了。
现在,百姓餐桌上的食用油北方以大豆油为主,南方地区以葵花仔油为主,同时还有一些玉米油、棕榈油等。原来的荤油再也不是主角了!
老公把炸油剩下的渣子拌了点椒盐给我和儿子端过来了,我吃了两口说不上的滋味。我问儿子吃不吃,他说没吃过不敢吃。后来他看我吃又问我那是什么,我告诉他是炸油剩下的渣子,儿子却说炸油多费事啊,为什么不去超市买呢?我笑笑告诉他,妈妈小时候吃的油大多数都是自己炸的。
荤油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仔细一想好像又不是,荤油如今还在呢!是炸油退出历史舞台了吧。我们这一代人还知道炸油,等到儿子他们长大后,可能就没有炸油这一“传统工艺”了吧!
嚼着干吧吧的油渣子,仿佛时间退回到了九十年代的厨房。热气与油烟混合的厨房里炸着油、做着酥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