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日记(小说)(3)

工厂篇
一
气候是寒冷的,心头却是热乎乎的。从“广阔天地”转战到锯齿形厂房,无疑,这是我人生中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这也将是我托付终生的职业选择(录者批注:哪儿有“选择
都是指定分配)
“树有雄心立壮志,一腔热血献工厂”,我对前途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我愿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二
今天发工资了,领到了人民币壹拾八捌元整。(录者批注:当年,学徒工工资为18元。可别小看这18元钱,它绝对超过现在180元的购买力。当时,一个月薪四十多元的职工可以养活一个五口之家,现在两千多元的收入能供养一个三口之家吗?)这是我第一次领到的工资,想到以后每月都有工资到手,我这心里就甭提有多高兴了。哈哈,咱现在是工人阶级了,是国家的主人了!(录者批注:值得骄傲!值得自豪!)
三
明天是星期日,刚好小芳也轮休,我已和她约定去登记领证。(录者批注:小芳,同厂纺纱女工,W君之妻)有了结婚证,我们就能排队等候分配住房了!幸福在向我招手,我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四
昨天,厂办贴出招聘启事:厂教育科要在厂内招聘一名专职语文教师。几个工友一个劲儿撮攒我报名应试,我动心了。禁不住我的百般乞求,车间主任最终还是吐口同意我“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了。
五
招考成绩下来了,六人参加应试,我居然得了个第一,哈哈,这一“遛”证明我真的不是骡子。不禁喜得屁颠。
六
今天去教育科报了到,我终于如愿以偿了。但是,这结果得之不易啊!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成绩公布两天后,忽然听说厂人事科要拟定聘用成绩排名第二的一名女工。我便去问个究竟,答复竟然是“女同志适合做教师”。我愕然了,我愤怒了:“招聘《启事》中明明说是‘择优录用’,并不是‘择女录用’,妇女解放了,但前提必须是男女平等!”我据理而争,“你们可以用权力强定,但你们不能剥夺我将实情诏示全厂职工,并向上级反映真相的权利!”说罢,我甩门而出。
三天后,我接到了去教育科报到的通知。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要敢于说“不”!
七
与我同时招工进厂的周建国被开除了,原因是有人举报他在原籍还有一个儿子,(身边有一个女儿)是超生二胎。周建国呀周建国,国家严控生育二胎,你咋就敢顶着干呢,把工作丢了值不值呀?
不过,说心里话,一对夫妻只要一个孩子确实孤单了些,我和小芳满心想要两个孩子,看到周建国的下场,我们也只好掐死了这个念头。
八
“书到用时方恨少”,新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的知识仓库必须及时“补仓”和不断更新。鉴于我数理科知识为盲点的实际,今天上午我报选了无需修学数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录者批注:是时,全国兴起一阵补偿性的学历教育热潮,夜校、函授、电大、脱产进修、自学考试等多种教学形式,如雨后春笋。这也是’文革”时期遭遇“学荒”一代人的求学末班车)
九
今晚小酌了两杯,高兴!我通过了市人事局组织的转干考试,下午在厂组织部邵部长那儿,我亲眼看到了市人事局的批文。我终于从“以工代干”的身份华变成了“国家干部”。
十
教育科刘科长要退休了,他向组织上推荐了我为继任者。听说,明天纺织局党委组织部将派员来科里进行“背靠背”的民主考察。我这心儿一直“砰砰”乱跳,像只焦躁的兔子,很激动。
十一
“在位谋其政,无敢胡乱来”,这是我就任教育科科长后立下的座右铭。无论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是作为一名国家干部,我都没有任何理由不尽心尽责去做好我的工作。我发誓:我要做到:永远不贪、不腐、不懒惰。
十二
农村改革之风强势未减,又一股企业改革的狂风席卷全国,最能直接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厂里实行了厂长负责制。这下代宏广厂长可有的得瑟了。他整天一副颐指气使的样子,个儿不高,却总是要摆显出俯视一切的架势。党委书记徐一诺倒是显得和蔼可亲,可找他却往往是办不成事儿的,因为大权被代宏广独揽着呢。难怪有人戏言:在政府机关共产党是执政党,在企业就成了在野党。细细品味一下似乎有些道理,话糙理不糙。
十三
代宏广厂长手下有“四大金刚”,虽然都是企业内部聘用制干部,但在代宏广的庇护下,一个个都像打足了气的皮球,一摸就跳,没人敢惹。(录者批注:1991年国家下文,在企业内实行干部聘任制。企业内部聘任制干部实质上就是“临时干部”,出了厂子身份既不被认可;而国家正式干部身份似乎是终身制,出了企业,干部身份依然不会改变。故,企业内部聘用制干部和正式国家干部分别被大家戏称为“内部粮票”和“全国粮票”)听说在今天上午,布机车间青工邢宝刚去车间办公室查询被扣工资的问题,正在跟工薪员争论时,“四大金刚”之一的何有才主任来到了,不由分说便把小邢训骂了个狗血喷头。小邢刚与之辩解了几句,便被他飞起一脚踢翻在地。
唉,有跋扈的厂长,才有张狂的从属,这叫上行下效。
十四
强子“走”了。他本是不该“走”这么早的。
强子是我的一个哥们儿。他在部队时,一次施工中被撞伤了腰,从此落下了腰疼的病根儿。退伍后,强子被安排到H市第一建筑公司工作。几年前,年龄还不算大的他,又查出了糖尿病,前几年一直在吃着“病保”。(录者注:“病保”是企业的一种职工福利形式,享受“病保”的病残职工,可以停工在家休息养病,由企业发给相应的病保工资,且不影响国家统一安排的职工晋级。)
在企业掀起“砸三铁”的浪潮中,强子无奈又抱病顶岗,结果,没到半年便累趴下了。昨天,强子的病情加重,终因施救无效而离世。(录者批注:1992年企业掀起一股“砸三铁”浪潮,谓之:砸掉铁交椅、砸烂铁饭碗、砸破铁工资,说是要通过下岗分流达到减人增效之目的。企业便先拿病保人员开刀:要么回岗上班,要么下岗回家。“病保”之福利被实际取消了。回过头来看,当年的“砸三铁”真正受伤害的不还是一些普通职工么?)
十五
目前,纺织市场已从坚挺走向了疲软,代宏广厂长“四处播种、遍地开花”决策的失误,更是成了厂子经营形势走向窘境的助推器。
想当年,纺织市场红火非常,棉纱、坯布走俏,押款排队等候提货的客户,比市场上排队买鸡蛋的老太太还多。代宏广厂长被丰厚的经营利润冲昏了头脑,武断决策:近在郊县乡镇,远到沿海城市投资、合资建分厂,甚至把钱撒到了国外。结果却是,家底几乎掏空,而那些分厂,或是被当地势力强吞,或是经营不善停产倒闭。这下好了,现在厂子连买原料的钱也拿不出来了,于是,厂里要求全厂职工集资买原棉共渡难关,我们中层干部每人不得少于5000元。
唉!看来我也要掏出家底了。
十六
今天下午,在每周三的生产例会上,市委组织部来人宣布:免除代宏广的厂长职务。这一消息不仅让参加会议的中层干部们感到突然,也把代宏广打了个措手不及。正准备在会上“发号施令”的他,脸色阴沉,灰溜溜地缩回了办公室。这件事看似突然,其实是必然,是他代宏广一贯恣意妄行的必然代价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