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著学写作

读名著学写作:让我们重读《红楼梦》吧66-第34回袭卿进谏2-逞

2019-02-17  本文已影响79人  贾萧遥

上一篇:让我们重读《红楼梦》吧65

袭人袭卿

袭人正要离开,王夫人才把袭人叫住问话。这种叙事手法,是曹师为了避免故事过于呆板僵硬,而刻意为之,也是行文节奏变化的需要。再美的乐章,如果节奏一成不变,也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变化非常重要。

王夫人“见房内无人”,便问道:“我恍惚听见宝玉今儿挨打是环儿在老爷跟前说了什么话,你可听见这个了?你要听见,告诉我听听,我也不吵嚷出来教人知道是你说的。”

这句问话,体现了曹师设计人物对白的一贯宗旨:千人千面。每个人物角色的语言模式,谈话内容,都与人物的性格经历密切相关。王夫人之前处理金钏儿一事严重失当、金钏儿跳井之后又六神无主,显然是由于心计和能力不足,难以担当管理内宅的重任。

这句问话,全无技巧,甚至有点弄巧成拙,恰恰与王夫人的能力完全相符。

王夫人说“我也不吵嚷出来教人知道是你说的”,这本身就是拒人千里的问法,掌握秘密的人听见王夫人这么问,原本想说实话的,八成也不敢直说了。好在袭人同学并不是普通人,心机、表达虽不如宝钗,但仍远在王夫人之上。

袭人道:“我到没听见这话,只听见说为二爷霸占着戏子,人家来和老爷要,为这个打的。”王夫人摇头说道:“也为这个,还有别的原故。

作为知情人之一,袭人明明知道这件事,但当王夫人问她的时候,却能一本正经地说“没听见”,“别的原故实在不知道了”,曹师赋予袭人的这种随机应变的心机和表演能力,让人赞叹。

袭人不讲出事实有很多充分的理由,其中最容易理解的应该是:贾环虽然不招人待见,但毕竟是府里的主子之一,背后还站着一位赵姨娘,轻易没人敢招惹,她袭卿只是个大丫鬟,当然更不行。所以,这件事,决不能从她嘴里透露给王夫人。

袭人虽然没有给予王夫人想要的答案,但接下来却说中了王夫人的心事:“我今儿大胆在太太跟前说句不知好歹的话,论理。。。。。。”,“说了半截,忙又咽住”。话说半截,是引起注意力的好办法,也是当代演讲的基础技巧之一,曹师显然当时就已经掌握了这个技巧。

在曹师笔下,所有的文字,所有的场景,都只是为了刻画人物、丰满故事服务。对于袭人同学,曹师的安排多以客观事实描述为主,并没给她心理活动特写,否则袭人同学的心机和套路就太深了。

王夫人道:“你只管说。” 袭人笑道:“太太别生气,我就说了。” 王夫人到:“我有什么生气的?你只管说。
两句话没说完,袭人同学已经拿到了“免责金牌”,这就是能力。

袭人说:“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教训,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这句话,直接说进了王夫人的心坎儿里。只见王夫人“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声“我的儿!亏你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于是热切地跟袭人说起自己为什么不大管宝玉,为什么管不好,还说“设若打坏了,将来我靠谁呢!说着,不由的滚下泪来。 这是王夫人憋在心里不足为外人道的真心话,被袭人一句话全勾了出来。“袭人见王夫人这般悲戚,自己也不觉伤心了,陪着落泪。

从这段对白来看,最关键的一个点,就是袭人的话说中了王夫人的心事。曹师设计对白的时候,显然非常明白这一层关系,所以才刻意安排了这组对话,并在下文继续通过“共情”来层层递进,逐步加深情感,加深王夫人对袭人的信任。

袭人果然说“二爷是太太养的,太太岂不心疼!便是我们作下人的,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又说“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也怨不得他这样,总是我们劝的到不好了。

袭人这段话,堪称下属与上级聊天的典范。首先要“共情”,想上司所想,急上司所急;而后要亮身份,说自己已经尽心尽力,暗示由于自己身份低微,影响力有限;最重要的,还要表达出自己已经因为尽心尽力而受了委屈、落了埋怨。

几句话拉近了自己跟王夫人的关系之后,袭人趁热打铁,立即扔出了实锤:“我还记挂着一件事,每要来回太太,讨太太个主意,只是我怕太太疑了心,不但我话白说了,且连葬身之地都没了。

这句话,就是曹师给出的关于袭人跟着婆子出门之前“想了一想”的答案。这既是袭人忠心为主的思考,也是为自己准备的晋身之梯。贾府的丫鬟们之中,只有袭人目标清晰,对于自己的未来无比笃定,所以,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目标导向、都是自己认为的对主子有利的事情。

王夫人听了格外感动,忙说:“我的儿,你有话只管说!进来我虽听见众人背前背后都夸你,我还信不真。只怕你不过是在宝玉身上留心,或者众人跟前和气,这些小意思的好,所以就将你和老姨娘们一体行事。谁知你方才和我说的话竟是大道理,合我的心,你有什么只管说什么,只别叫别人知道就是了。

共享核心秘密,是人物之间建立亲密关系的牢固纽带。王夫人这种措辞,显然已经从心底认可并接纳了袭人。虽然一切都是曹师的安排,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尤见功力。

袭人在曹师指点下,继续卖悬念:“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已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子来住就好了。”王夫人听罢大吃一惊,忙问“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

袭人见王夫人紧张,赶紧回王夫人,说太太放心,没有这事儿。只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又说宝玉大了,园子里人多姑娘们多,还有林姑娘、宝姑娘这样的姑表姊妹,男女有别,日夜一处,不经不方便,也怕被人说闲话。“俗语说的,无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事,多半皆因无心中作出,却被有心人看见,当作事情,到反说坏了。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

最后,袭人说“二爷的性格儿,太太是知道的”,“倘或不防前后,错一点半点了,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接着还举了小人心顺和心不顺的例子,栩栩如生。还接着表态,说“太太事情多,一时固然想不到,我们想不到则可,想到了若不回明太太,罪越重了。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惟有灯花儿知道罢了。

这一大段袭人的独白,逻辑清晰,层层加强,直说得王夫人“如轰雷贯耳”一般,“心怀感爱袭人不尽”,由此下定决心,跟袭人说:“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袭人连连答应着去了。

至此,袭人一番忠心、苦心终于没有白费,身份地位变化、心愿得逞已成定局。

关于这个场景和这段文字,据说学界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有的说袭人是存心告密,品性不好;有的说,袭人是肺腑之言,是心地善良。然而,从学习写作的角度来看,袭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大可不必纠结。重要的是要能够拨开迷雾,看清楚曹师的叙事脉络和人物刻画技巧,尤其要学习曹师情节设计、情节与场景配合、场景与情绪交互增强、情绪引导等关键技巧,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实践,应用,完善。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