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清朝十二帝》⑤ Ⅰ 雍正皇帝,登极成疑,死因成疑
自从雍正继位,到现在282年间,史学界乃至民间对胤禛得位是否正、为君是否正的问题,从来没有停止过议论和争论。
康熙继承了其皇父顺治生前决定继承人的办法,采取皇太子制。
先立太子的好处是免得皇帝死后引起皇位争夺的血腥斗争,坏处是皇太子同兄弟之间会产生残酷斗争。
皇后赫舍里氏在生育允礽时难产死亡,年仅22岁。康熙十分伤心,故对允礽格外钟爱,第二年就册立他为皇太子。这年康熙22岁,皇太子才两岁。
朝廷中逐渐形成了皇太子集团、八皇子集团及皇四子集团。
康熙几次废除皇太子,又复立。
皇八子允禩,“有才有德”,聪明能干,内外经营,很得众心
胤禛颇有心计,细心观察,不露声色。他对皇太子的废立,窥测风向,暗藏心机。他对皇八弟允禩集团,既不附从,也不作对。他佯听父言,“安静守分”,虔心佛法,广结善缘,巧妙地将自己隐蔽起来。他对父皇表示忠孝,又尽力友善兄弟,并交好朝廷诸臣。
他以不争为争,坐收渔人之利。
康熙晚年因其诸子皇位继承纠葛而大伤元气,郁结成疾,悲离人世。
康熙帝驾崩,皇四子胤禛登极,是为雍正皇帝。一段历史疑案就此产生。
关于雍正的继位,有三种说法:遗诏继位说、改诏篡位说和无诏夺位说。
雍正帝的皇位,是正取,还是逆取?从胤禛登极至今282年以来,既是学术界激烈争议的问题,也是演艺界火爆炒作的题目。
雍正登上皇位之后,对骨肉同胞心狠手辣、刻薄寡恩,对待近臣也毫不容情。
雍正元年(1723年)是清朝入关的第八十年,许多社会矛盾,盘根错节,积累很深。
雍正在位短短13年,他最主要的特点是“改革”,雍正改革措施,列举以下六点:
第一,整顿吏治。他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连续颁布11道谕旨,训谕各级文武官员。
第二,密折制度。什么是密折呢?密就是机密;折就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面加上封套。
第三,设军机处。雍正创设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决策与行政的机构。
第四,改土归流。革除土司制度,在上述地区分别设立府、厅、州、县,委派有任期的、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管理。
第五,摊丁入地。从法律上取消了人头税,减轻了贫穷无地者的负担。
第六,废除贱籍。贱籍就是不属士、农、工、商的“贱民”,世代相传,不得改变。他们不能读书科举,也不能做官。
雍正还有两点值得特别提出:一是勤政,二是选储。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像雍正那样勤政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
选储,是雍正留给清代的一份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建立秘密立储制度。即将传位诏书置密封锦匣中预先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顺治选了康熙继位,雍正选了乾隆继位。这两位大清皇帝,都君临天下60年,开创出中国皇朝史上的“黄金时代”——“康乾盛世”。
胤禛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在圆明园猝然去世。
胤禛突然而死,官书不载原因。于是,胤禛死因之谜,朝野众说纷纭。
雍正的一生,留给人们许多话题,也留给研究者许多课题。他死之后,其子弘历即位,就是有名的乾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