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拐点,认识最初的选择
“今天你打卡了吗?”
忘了打卡是常有的事,如此重要的事竟没被放在心上,只能自己打脸了,呵呵!以这样的考勤方式来刷一种存在感,实感有点形式化。谁会知我们在打卡外的时间仍在工作?灯下备课、周末改作文……条条框框束缚着的背后有别人看不到的辛劳与汗水,而这些是不计入打卡的。
打卡,我是喜欢不起来的。
去年给女儿买了iEnglish英语学习机。若每天读半个小时,发微信朋友圈打卡21天,便可有奖品。这不是替iEng公司做宣传吗?这不是变相广告吗?反感之余,我把学习机交给女儿,让她自己随意玩去,想玩多久就玩多久。两个月下来,孩子最初的热情逐渐消退下来,成了不冷不热。可是有一天,她提出要打卡,因为奖品太有诱惑力了。我只好接了打卡任务。21天后,女儿获得了一等奖奖品——显微镜。
奖品给予了孩子满满的成就感。“妈妈,我要坚持100天。”结果,女儿坚持了100天。
打卡,不是一种挺好的选择吗?让孩子自愿去做一件事,并坚持下来。而一开始我选择打卡是被动的,可能是我一开始就对打卡抱着一种成见,成见会让一个人在选择时失去理性的判断吧。女儿的选择是对的,这次选择让我找到了一个拐点,是这拐点,让我认识最初的选择。
现在,女儿每天朗读英语半小时已坚持228天,累计单词量30万,在朝365天努力。我不得不惊叹:原来打卡有着如此神奇的力量!
寒假,我也加入了打卡行列,加入果果写作培训班,今日写作打卡第32天。选择了打卡,一个挑战自我的开始。选择了之后需要有更多时间的付出,去阅读,去思考,去写作,这是一个不断积累与沉淀的过程,贵在坚持。我相信了团队的力量,孤军作战会势单力薄,报团取暖,在相互的激励中找到了共进的力量。
另外,《论语》诵读打卡今天第11天。到今天,半部《论语》我读了15次,在对人对事方面我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与感悟。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深入学习的人总是感到自己的能力不及,对于时间的流逝更加感到紧迫,唯恐失去机会而落在后头。只有坚持学习,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产生紧迫感,于是在学的压力与动力中选择再坚持。
换一种眼光看待最初的选择,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意外的收获?打卡,虽是外在的一种形式,而正是这种形式形成了一种驱动力,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有了这实际的行动,生活的空白被填满,虽然失去了一些自我休闲时间,却丰盈了生命充实了生活。
当有一天,你回过头来,看曾经走过的这么一段路,看曾经的选择,你会感谢今天的自己,会感谢当初的选择。
“今天你打卡了吗?”
嗯,我在打卡!打卡是我的选择,在这选择中我继续着我的成长。
2020年2月13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