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Day2关键词: 小趋势
才开了简书一天,第二天就收到了自动使用复活卡的消息 - -|||
原来日更是要每天写的,不是累积天数啊...觉得好难~>_<~
不习惯写晨间日记,基本上是立完flag之后自行在手帐本上打卡。
有点受不了随时元气满满的鸡汤精神;且觉得幸福感有个基准线,有高点就必须有低点。
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不然就有点太虚了吧......
今天的事做完后,看了一周前就该看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被安利的一本书:何帆的《变量》
何帆《变量》 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2018如果罗胖演讲20年,我愿意听20年。
这是他第一次做跨年演讲时,我心里的想法。当年在喜马拉雅上听罗辑思维,获益匪浅。
去年,我没有工作,对金融、商业、实用性的各种资讯的兴趣减淡了许多。
去年,我来了南法,对国内的大事小情、热点新闻的关注也相应少了许多。
所以,和前两年听的感受略微不同,少了年终总结的感觉,多了信息传递的意味。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这句话算是本次演讲的题记吧,在开场25分钟的时候出现。
Il n'y a qu'un héroïsme au monde : c'est de voir le monde tel qu'il est et de l'aimer.
并非第一次见到这句话,但逐字逐句地读这句话,常常会有不同的体会。客观主义是底色吧,但这种客观很容易被误读为悲观。所谓“认清后依然热爱”,想说的大概是:(1)如果只是单纯盲目地热爱生活,大部分人很有可能是还并没有真的认清其本来面目;(2)如果真的认清了之后,大部分人很有可能是无法再坚持对其的热爱的。
等号的意思是,有些东西不重要。
罗胖的扎心五问:
① 我能看到事实吗?
虽然知道答案是一个大写的NO,但关于淘宝和春晚的故事,的确还是在我意料之外。
有互联网之后,一直被称为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但除了有很多垃圾信息外,还有很多“没有被看到的信息”。
网上的言论会遭遇“沉默的螺旋”,而这还只是在网上,与此同时,依然还有很多人无法在网上发声,无法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在网上遇到的,是“真实”,但永远只是真实的一部分。
而罗胖给出的答案是“能”。只要掌握多元化思维模型。
② 我能感知”非共识”吗?
非共识,从脱离共识到再造共识的完整过程。
这个名词第一次听说,但这个概念所要表达的内容不算新鲜;单从字面意思无法理解它所要表达的内容,如果要跟人说的话还要再解释一遍(当然,罗胖演讲里说过了之后可能就会相对普及一些了吧),感觉不算个好名称吧。
《娱乐至死》讲了这个道理,《西方艺术史》里也讲了同样的道理。
很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喜爱的、追捧的东西,都曾经是“新”出现的,且很多都曾被当时“主流”所排斥过的,只不过最终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代替(或部分代替)了原有的“主流”而成为新的主宰;而这些新的主宰,在后来也都迟早会遇到曾经发生过无数次的同样的新旧交替,会努力排斥新出现的妖魔鬼怪。
要“感知”非共识,需要开放的心态和多方面的好奇心;但要“接受”非共识,很多时候,真的,需要的是年轻。
③ 我的时间够用吗?
摸机率,又一个听起来有点莫名其妙的词哈。
我越来越觉得时间不够用,每一天的时间都不够用。
然而,罗胖讲的并非每一天的时间,而是整个人生的时间长度。
讲到癌症的慢性病化,讲到我们这一代人平均寿命超过百岁,等等等等。
而我,刚刚才读完了山田宗树的《百年法》。
关于时间,关于年龄坐标,很喜欢他讲的角度。
大学毕业那年我想学小提琴,纯属个人兴趣或好奇,我对很多事物都有兴趣了解一些,不一定会学到很深,但总想尝试看看。结果,我去了一家卖小提琴兼小班教学的店,问学小提琴是什么价格,老板上下打量了我一下,面无表情地说:你现在学太晚了。
后来,我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帖子,提问是:想学一个新东西,什么时候开始最好。
答案是: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这句话我一直记着,虽然至今没有学小提琴,但这些年,我把我自己感兴趣的、想要学习的、想要了解的都尽力地去接触了。
④ 我的力量从哪里来?
罗胖用了一个词来讲这一段:信用飞轮。
⑤ 时间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去年年初立flag的时候,在手帐本里写下了一句摘抄:
生活在碎片时代,不能像碎片一样生活。
我去年开始没有再刷微博了,知道抖音很火却至今没有下载,微信朋友圈的活跃度也渐渐下降。
我不知道我由此节约了多少时间,但我知道,我去年立的flag已达成。
一千六百年的敦煌的故事,正好最近看到有日本2008年拍的纪录片《敦煌莫高窟》的下载,评分9.3,准备看看...在我能去看实物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