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基因传》时,我在想什么(3)?
《基因传》---读书笔记4
读书的过程中,我想到今年早些时候读到一则新闻,讲的是一名美国辍学女学生,创造了用一滴血即可测定人血液中的各项指标的检测仪,得到了各界大佬的认可和投资(创立Theranos公司)并造福百姓的的励志故事。然而,这却是一个惊天的骗局(金额达600亿人民币),因为所有试验证据皆证明这个检测仪是不靠谱的,一滴血的样本量根本无法测出这些指标,甚至实验设备本身就是假的。这个事件还被拍成了电影《滴血成金》。
Elizabeth Holmes和她的一滴血检测与本书中的人物比起来,算了,她的作为没法和书中划时代的伟人相提并论,继续整理我的阅读笔记。
考试失败
让我们把视线重新回到老朋友孟德尔身上,经历了上次的教师资格证考取失败后(1850年),这位老兄忍辱负重在维也纳再次认真学习,两年后再次参加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还是没有通过考试,没能成为一名教师。
如果事与愿违,就一定相信上天另有安排。正是由于没让他当上教师,才给生物学界留下了这么一位宝贵人才。
意义深远的杂交实验
结局已定,孟德尔觉得不应该在当老师的问题上纠结了,继续尝试自己的科研想法可能更符合他的理想。回到布尔诺继续当他的代课教师,业余时间开始他的豌豆实验。
实验材料选取豌豆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因为豌豆是典型的自花传粉植物(即不会被其他植株授粉产生后代,从而保证了杂交实验的可以用可靠的单因素变量来分析结果),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让孟德尔的实验结果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从高中生物课本里,我们可以得知,他的实验过程是将不同性状的豌豆(绿色豆荚和黄色豆荚,圆粒种子和皱粒种子等七个性状)进行杂交,通过统计后代中的性状比例,来推算遗传的规律。
工作情景
科学研究成果是有趣的,但过程是枯燥的,尤其是对于植物方面的基础实验(本人有幸亲身经历),因为需要到田地里去收集大量的植株样本,来筛选合适的实验用植物。
孟德尔总是一个人跑到他种的豌豆地里,一颗颗的采集豌豆种子,豆荚等,然后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用表格计数并按照不同的性状分类。这项工作自1857一直持续到1864年,最后揭示了基因最基本的特征,即遗传是将不连续的亲代信息传递给子代,子代分别得到来自父母本的等位基因信息(后来科学家根据相关实验将其命名为等位基因),这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坚持下来!(我国同样有如此优秀的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此致敬!)
这是一项生物学界的重大里程碑似的发现,足以推动学科向前迈进一大步。然而,人类有时候就是如此作茧自缚,暴殄天物。由于当时其他学者没有用统计方面的实验数据来诠释自然规律,因此孟德尔所做的文章被不屑一顾,甚至被认为是无稽之谈,历史上连对这次会议的记录仅只有寥寥数笔。
这也引发了生物学史上最诡异沉默的几十年:1866至1900年,孟德尔发表的这篇文章只被引用了4次。各国的生物学者依然在有了“光亮”的前提下,依然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原因可能是当时孟德尔的文章发表在小的出版团体,知名度和权威性不够,因此其他人对此了解不多)。
随着孟德尔的本职工作(在修道院升级为院长)的增多,他不得不放下了对于自然的研究,用书中的话说“他的科学天才逐渐淹没在了琐碎的行政工作里”。(看来这是学术研究的绊脚石,搞学术就不要当官,当官就没法全身投入学术)。
1884年1月6日,生物学界的老熟人孟德尔先生离开了我们,少言寡语的他从没有要求过什么,只是勤恳的工作,尽管没有得到权威人士的支持也没有抱怨过,生前的著作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但你发的光,在后来足以照亮整个人类,是时间和偏见带不走的。
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