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初悟阶段修炼与闭关
以前所述的“专一于心体”,应该说把初悟阶段的修炼囊括无余,无须再讲什么修炼方法。因为专注心体之修炼,可以“如珠发光,光还自照”为喻,意为珠发之光,回照自身,即光又归珠自身,使珠蕴之光得以充实。专注心体为养心之最佳方案。另外,若能有效地专注心体,则可排除修为中的一切弊病与干扰。譬如杂念纷纭,一专注心体之虚阔状态,则杂念立消;情绪笼罩,一专注心体之虚净,则情绪顿除。专注心体可谓万灵之药,既能“祛病”,又能“扶正”,而且是从根源上入手。
耿庭怀说:认得此体,自然认得此用,念亦用也,而于体为近。从本体上发念,从念上省改,少有差错,即便转来,总是本体上工夫。从本体发念,即是本体;从念上转来,即转即是本体,一念离了本体,一念即成差错,一念转不到本体,即千转都无益。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心本体的呈现与否。我们知道,初悟之心体,还很“荏弱”,尚须静养以培养之。……有条件者,最好能闭关,减少外界的干扰,使注意力集中于心体,改变心之知用外向习惯,建立知用合于心体新模式,闭关期间能辟谷尤妙;不仅有助于改变传统思维定式——七日不食则形成不可逆转性营养不良而致死亡的观念,而且有助于排除体内废物,增加人体的敏感度。闭关是颐养心神,使之心机旺盛,以达心体潜通的有效举措。
闭关期间,不与人语,不处理事务,似乎进入一孤独世界,这就必须克服不耐寂寞以至心烦等心理障碍。这时是展现自己英烈之志的时刻,用顽强的意志责成自己义无反顾地闭关到底。不过对闭关,宜活看,如没有条件长期闭关,可否用每年例行的七天长假闭关、周六日的两天闭关……关键在乎要有闭关养育心体的意识。
闭关期间,若杂念不止、心体不显现,可发声念“呸”(pei)字。人们平时也有发“呸”音的时候,那是对他人忿怒而采取的轻蔑对方的举动。那种发“呸”音,是宣泄不满。我们的念“呸”字音,是为了抵御杂念的功法。故发音时首先上下唇轻轻闭合,注意声母p音节,使发音之气流充斥到口唇闭合的边缘部,然后猛然张唇吐pei音,这时容易出现内在的空灵感而使心体显露。未达目的,可再次发音,最多勿过三次。若杂念驱除后,心体仍不显现,可念“虚”(xu)字音。
蔡虚斋说:“静之一字,更须于动中验之,动而不失其静,乃为得力,反复体验,又止是虚而已。盖居尝一念及静字,犹觉有待于扫去烦嚣之意。唯念个虚字,则自觉便安。目前纵有许多劳扰,而里面条路元自分明,无用多费力,而亦自不至懈惰也。且静亦须虚,方是静本色,不然形静而心骛于外,或入于禅者何限?人心本是万理之府,惟虚则无障碍,学问工夫,大抵只是要去其障碍而已。此言吾未能尽行之,但彷彿似有一二时袭得此光景者,或非意之来,应之若颇闲暇,至寤寐之际,亦觉有甜趣,故吾妄意虚之一字,就是圣贤成终成始之道”。
蔡氏此法虽是对未悟者言,施之初悟亦颇有效。念“虚”音可由声念到默念到心念。心念时,已无音声,只是内心中的念“虚”的意念,虽无音声,却仍有念“虚”之意。若至无念“虚”之意,而像平时思考问题时相关的概念浮现那样,就称作“心运”了。悟前若能达到心运“虚”,能促使悟境的到来,悟见心体后则无须如此费力了。
不能闭关,则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事事凭良心去做,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恪守己分,做好该做的工作,把已知的修炼方法灵活地用于生活中。只是不要忘了随时察照心体,好像惦记重要事情不能遗忘那样,也可加速圣修进程。
摘自《传统修身法理》第361-3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