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圈轮不到你逼逼,滚吧你!
发个朋友圈都要说没教养,你有?
如果我发条朋友圈还要考虑你是否喜欢,那请你快点屏蔽我吧。
发个朋友圈都要上升到教养的高度,活着太累了些吧。
壹
前段时间喜欢的公号发了一篇文章《克制,是朋友圈最缺的教养》,文章中提到‘我们的朋友圈不需要取悦别人,但也不能让大部分朋友感觉不舒服。’简单点说,就是别刷屏引起别人厌烦。
突然觉得做人好辛苦,发个朋友圈都得斟酌再三,想想看是不是影响了大部分朋友的朋友圈浏览体验,结果打了字配了图还是只自己可见吧。
现在啊,什么事情都能上升到教养的高度,一个由中年人老年人构成的朋友圈,彼此心平气和的教对方什么是教养。或许,我们是忘记了当初玩QQ空间的幼稚时刻,天天去踩空间然后嚷嚷着好友要记得回踩哦。那种年轻又愚蠢的时刻,现在成熟的我们早就瞧不上了。
贰
在这篇文章里使用了一个特别能引发别人共鸣的例子,仿佛大家的朋友圈也都有这么一位奇葩。这个例子里,作者有一个特别热衷于分享的初中同学,她每天要现场生活直播,屁大点事都要文字加配图;她还喜欢转发文章,一转发就十来条的刷屏,文章还大多毫无营养;她还喜欢在朋友圈汇报工作,秀自己的行程和工作成果。她还做起了兼职微商,一到饭点和休息时间,就开始晒收款、晒用户体验、晒发货。
生活日常、心灵鸡汤、工作汇报、微商,这姑娘集合了朋友圈最讨厌人的所有特点,在加一条求赞求投票就集齐奇葩人设全套了。她朋友圈一天过度分享,20条生活直播全部配着自拍,分享别人的文章20条,篇篇没营养,她天天不是求点赞就是求转发,偶尔还做个兼职微商见缝插针的刷屏。反正她不是在发朋友圈,就是在准备发朋友圈的路上。作者忍了她很久很久,忍无可忍,思量再三,终于屏蔽了她。
可是扪心自问,我们朋友圈真的有这么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朋友?她得忙成个啥?又得有多少的闲情雅致?又得有多么的爱岗敬业?又得是多么牛的时间管理者,才能沉浸在朋友圈身兼数职给你我的朋友圈刷屏?
我们都该明白,这样极端的案例,并不会是你我的朋友圈。但凡玩过朋友圈的,你好友如果有500人以上,那么你朋友圈更新速度非常快,你的好友要想在你朋友圈刷屏并且引起你的注意,她需要保持好几天在同一个时间段发好多条朋友圈才有可能。
可是这样的可能性有多少啊?除非她天天闲的没事@你或者私聊你,才能有如此强大的存在感吧?如果真有,你大可以不用忍受着奇葩一个月,而是干脆利落的把她屏蔽。毕竟发朋友圈的主动权是在她,可是屏蔽的主动权是在你呀。
叁
文章里说,朋友圈分享一旦超过那个度,成为过度分享狂,就是一件比较可怕的事情。这个度又怎么衡量呢?没有任何的标准,五条算多,十条算多,还是五十条算多,一百条算多呢?在中国文化里,这种模棱两可的度,就是个虚词,说白了就是这个事情没有标准,它的标准就是看客的舆论,我们都说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而现实是我们一边发着朋友圈一边怪别人太频繁的发朋友圈,朋友,五十步笑百步啊。
在文章里还提到了朋友圈的三种使用意图,展示、分享、赚吆喝,每一个都是想展示“更好的我”,将自己应该活成的样子展示给别人。
可是朋友圈,只是一个到目前为止熟人圈最广的网络世界。它不是什么小型社会,也不是什么职场,也不是卖家秀的舞台,这仅仅是一个记录生活的平台,仅此而已。展示、分享、赚吆喝,也无非是我们记录的不同形式而已。没有谁,发朋友圈是为了招人厌烦,也没有谁发朋友圈是为了取悦谁。
肆
我们朋友圈加的好友,不管你是处于主动还是被动,不管是亲人朋友职场同事还是八竿子打不着的网友微商陌生人,每一个人都是经过你同意或者你主动发起而形成的朋友圈。
所以,你不觉得你的每一次抱怨的起因都是基于你的选择吗?俗话说的好啊,你是什么样的人就选择和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不是么?所以,这抱怨不就是打脸么?
在网络里泡久了,发现活着就是大家各自观点不同,然后吵架、论证谁对谁错,这一生就在吵吵闹闹中过去了。朋友圈这东西,不发是错,发的少是错,发的多了还是错,全凭看客的一张嘴罢了。
人们最擅长的事情就是,用自己的道德标准约束别人,美名曰为教养。
可真的教养是,我做好我的,你也做好你的,互不干涉。
文章作者:小a
如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关注与分享
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