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乡党篇(13)|孔子强调尊卑长幼顺序之礼

2025-06-02  本文已影响0人  晓丽优雅

[原文]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译文]

乡人举行饮酒礼,等老人出来后,孔子自己才出来。

[解读]

乡人饮酒:指当时的乡饮酒礼。

杖者:拿拐杖的人,指老年人。

乡饮酒礼是周代在乡里举行宴饮时的一种礼仪。

据《礼记》和《周礼》记载,乡饮酒礼重在宴饮之中体现举贤敬能、尊老爱幼的思想,以教化百姓、激励青年后学。礼仪中,宾主的设立,宾主席位的安排,揖让之礼的次数都有详细规定,体现了古人以礼法维护社会秩序的思想。

孔子同样重视乡饮酒礼,跟乡亲们一同聚会饮酒,并不仰仗自己的名声而不屑参加。

在聚会散去的时候,孔子一定要等拄着拐杖的老人起身离席,自己才站起来走出去。表明了孔子对长者十分恭敬,强调尊卑长幼顺序之礼;同时也表现了孔子对同乡人民的深情厚谊。

周代首创的乡饮酒礼为历代所继承,由汉至清两千余年一直延续下来,直到清朝后期由于经费短缺和政治方面的原因才告终止。

[读后启示]

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尊老爱幼一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比如小辈用自己的手指指人,特别是小手指,这样有不尊重、鄙视的意思。并且小辈不能直呼长辈的姓名,有失礼貌。在吃饭时不能乱坐,长幼有序应该让长辈先行落座和动筷。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传统美德,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孝亲敬⽼是⼏千年华夏的⽂明,是⽂化的传承与核⼼。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文明进步的需要,我们把尊老爱幼当成一种习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尊老爱幼,就从⾃⼰做起,从⼩事做起,从⾝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