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无用”的写作课:创意作业

更“无用”的写作课‖创意作业 定位你的灵感

2018-07-13  本文已影响6人  自由的申申

更“无用”的写作课

更“无用”的写作课‖创意作业 定位你的灵感

已经听了几节课才开始写作业。看似“无用”却依然做了,可能说明恰恰是当下最需要的。

第一次正式思考什么样的文字是值得被写出来,也是最放任平日人格里不会轻易成为主导的一面。

一个说你要扎根现实,不要整天异想天开;一个说管它呢,想写些什么的这个小我时不时就从脑海里跳出来干扰一番。经常如一句歌词说的“普通的我普通的灵魂出窍”。而今后面对很多想法不会让理想的部分打架直接败下阵来,才不是想太多。让它尽情的撒欢也没什么罪。

课程中有句话让我很受触动,“‘一本小说成功在于它的感性敏锐,而非它体裁的优越。’感性敏锐说出了文学意义上的有趣”。保持有趣就很有难度,本身看什么都乏味没意思的占比还蛮高。更不敢奢望到文学的高度。

每次去书店,指尖从不同书本上划过,触摸那么多已经写出来却没有看的书,它们还在源源不断的被写出来,为什么,重要吗?这点想写的念头就已经被秒的所剩无几。

要说对于我影响最大的5本书,内心其实没有多少选项,幸运的是,有些书偏偏冥冥中牵引着自己。

目前影响我最深的书首先要说的是《读者》杂志。

那是在我18 岁的时候,马上要去工厂工作,而周围的同学都要去上大学,内心好像某个地方坍塌了,似乎再也无法重建。忽然间看到一篇文章,“十八而立。十八岁的你,无论身处何方,去向哪里,要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这句话似乎是个阀门,松懈了许多内心复杂的情绪,悲伤,羞愧,愤怒,失望。也觉得无论如何不管明天眼前的是什么,总该要去面对。

读完那篇文章我嚎啕大哭,以后就去工厂上班了。那时候觉得自己的力量太小,是那些文字给了我一些勇气。

虽然现在不会每期都看,但每订阅本《读者》感觉同老友见面那样亲切。

第二本是《简·爱》。

主人公很小的时候处在一种卑微的境地,有太多的时刻她只能以愤怒示人,因为无力,也是对恐惧的伪装吧,随着长大遇到的一些人也改变了她很多,变的坚韧,所以才有足够的厚度去心平静气的面对那些小时候对她刻薄的人。

觉得弱小和恐惧始终是自我的一部分,长大了它们也不会就消失,倒是期待有天较量不会一直处于下风的变身。

第三本是《向着光亮那方》。

是我第一次参加签售会的一本书,因为那时候刚刚辞职,告别了不喜欢的会计工作,身无长处,不知下一步要怎么做。“抱怨深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虽然有时候有灯也不知能去向哪里。

第四本《东京一年》。

记录了蒋方舟她独自在日本生活一年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这启发了我想要记录目前异乡生活的一些片段,留作存在过的证据。

第五本《我想要的生活》

这是不久前第二次参加签售会,有幸聆听作者的分享。当时其实内心是焦虑的,想对当下的状态做个决断和改变,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能否做到,如何做出改变。

在读者的交流会上听许多人诉说生活里困扰、纠结甚至折磨内心的问题,每个人都比表面看到的要深刻。

这些书都是无意间遇到的,但是奇异般的,每一步都见证着心理的一些转变。文字就是让这些时刻变的特别。毫无关系的事情联系到一起就发生了某种链接,虽然只是对于自己而言是有意义的。

追溯许多影响我的小点,就是随性做出的一些决定,感兴趣的是生活里不易察觉却又能温暖内心的故事,定位那些灵感,就能捕捉到想要写的一类。虽植根于琐碎里,但却闪着光芒。

或许,也想在别人孤单或者面临选择很难过的时候,他们看到一些文字,能轻舒一口气有个缓解。

更“无用”的写作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