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言·翻译中国传统文化

第六课 风 邶风 《静女》

2018-04-08  本文已影响56人  学会学夫子国学
思无邪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1)    邶(bèi):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东南。

2)    静:娴雅安详。

3)    姝(shū):美好。

4)    俟(sì):等待。

5)    城隅:城角。

6)    爱而不见:爱,通“薆(ài)”,隐藏;见,“现”的古字,出现。(上古没有“现”字,因而“现”字的意义“显露、表现、现成”等全由“见”兼起来。不过当“见”作“现”时,其读音不是jiàn,而是读xiàn。“现”是后起字,因此可说“见”是“现”的古字。)

甲骨文识字“见”: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下面是一个侧立的人,上面突出了一只大眼睛,表示睁着眼睛看。

7)    踟蹰(chí chú):徘徊不定。

8)    娈(luán):美好。

9)    贻(yí):赠送。

10)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一说指乐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之物。

11) 有炜:形容红润美丽;“有”为形容词的词头,不是“有无”的“有”。

12) 说怿:说,通“悦 ”;怿,喜爱。

13) 女:通“汝”,指“彤管”。

14) 牧:野外。

15) 归:通“馈”,赠。

16) 荑(tí):本义为茅草的嫩芽,引申之为草木嫩芽。

17) 洵:实在,诚然。

18) 匪:通“非”,意为不、不是。

19) 匪女之为美:通“汝”,指“荑草”。

【译文】

那位清雅的姑娘十分美丽,她在我们事先约好的城墙下的角落中等待着我。可是调皮的她却偷偷地藏了起来,让我找不到她。我找不到她,不由得挠头徘徊起来。

那位清雅的姑娘十分漂亮,她送给我一支美丽的彤管。彤管红彤彤的发出悦目的光彩,这正是我喜爱它的地方。

那清雅美丽的姑娘特地从郊外采了茅荑送给我,确实非常美丽奇异。可是啊,并不是这茅荑真的有那么美,而是因为美人赠送给我的,充满了甜蜜的爱意。

【简析】

《静女》有三章,每章四句,内容依章分层,逐层深入,层层透出静女的聪明善良、天真活泼的美好性格。感受“重章叠句”。此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相关诗词鉴赏】

一、暮秋独游曲江

【唐】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二、折桂令•春情

【元】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