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随笔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著者是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德,英文原名:Counselling for Toads:A Psychological Adventure.
是本被誉为:让你一夜长大的心理入门书。
故事中的人物借用自《柳林风声》。
故事就不详述了,摘录一下书中的几个学到的要点:
~~~~~
心理咨询师(苍鹭):“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
~~~~~~~
如何从“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成长为“成人自我状态”, 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能思考当下的情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
人生四象限:
1、我好你也好;
2、我好你不好;
3、我不好你好;
4、我不好你也不好。
~~~~~
PLOM ( poor little of me 可怜弱小的我)游戏
“共谋”
----摘录书中相关部分文字:
獾此次来的目的是告诉蛤蟆,让蛤蟆能自行辞去校董的位置,他就不用费劲儿选举了,獾让蛤蟆直接写辞职信,自己直接带给牧师。
而蛤蟆则一反常态说需要考虑。
终于等到了第五次会面,因为蛤蟆需要咨询师的帮助。
PLOM游戏(弱小可怜的我)
蛤蟆很早就到苍鹭的咨询室,并把獾来访的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咨询师。
苍鹭沉默良久,终于开口:“蛤蟆,我得祝贺你。你的游戏玩得很棒。”
游戏二字让蛤蟆一头雾水,他不知道自己的事和游戏有什么关系。
苍鹭的回答是“你很会玩一个叫 'PLOM'的游戏。PLOM代表了四个英文单词,意思就是‘可怜弱小的我',这个游戏你每局都赢了。”
蛤蟆十分生气,苍鹭居然说遭遇了悲惨事件的自己在玩游戏。
苍鹭一针见血的说明了:“蛤蟆,为什么你总是遇到类似的事情?这些事情最后都让你显得很蠢,让对方占了上风,让你感觉又变回小时候那个可怜弱小的自己,到底是纯属倒霉,还是因为你用某种方式和对方共谋了这件倒霉事儿?”
蛤蟆敏锐提取到了关键词:“共谋”,但自己却觉得并没有参与其中。
苍鹭解释:“共谋的意思是,你总是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这就是在玩心理游戏,而且出于这个游戏的性质,输的人——也就是那个可怜弱小的人,才算是赢家。”
蛤蟆意识到问题的确如此,因此开始虚心接受并向咨询师表示歉意。
苍鹭告诉蛤蟆:“在咨询过程中总有一些概念会引发你激烈的抵抗,因为这些概念最容易打破我们的心理平衡,它们最有可能带你走向深层的蜕变,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
~~~~~
别赢了游戏,输了自己
~~~~~
“儿童自我”意味着“我不好你好”的弱势情绪,“父母自我”意味着“我好你不好”的强势情绪,而“成人自我” 则是“我好你也好”的友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