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西迁情,郑强教授寻根泰和
齐帆齐微课
哇,强哥来泰和了,就是那个语不惊人誓不休、原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
他说:中国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累倒在起跑线上!
他说:假如ZhanZ爆发,当PanC(有些字不写出来,自己用拼音猜得到)跑得最快的都是住别墅开豪车的那群人,冲在最前头的永远是我们的子弟兵。
他说:国富Bu等于民强。
郑强教授爱国爱到骨子里,1992年他留学日本,一次历史课上,他怒斥日教授扭曲历史,痛快淋漓地为日本学生上了真实而尊严的一课。
都说郑强教授语不惊人誓不休,你们自己去看,我就不说那么远,坐标回归泰和。
这次郑强教授照常作为浙大代表来泰和考察工作,那么,浙大跟我们泰和有什么渊源呢?
听说过浙大西迁吧,1937年国难时,竺可桢校长为了保全文脉,率领全体师生西迁流亡办学,刚开始是省内搬迁,先搬到浙江的西天目山,然后搬到浙江的建德。可是12月24日杭州LUNX了,竺可桢校长带领师生迁往江西省吉安泰和。
从建德到吉安泰和有多远呢,大概就七八百公里吧,现代化的今天,很多泰和去过杭州,也很多杭州人来过泰和,坐上现代的高铁,只不过三四个小时的路程,就算坐慢一点的火车,全程也不会超过11小时。
可在鬼子坏事做尽的那个年代,浙大师生却走了长长的25天啊!他们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好运些的是坐敞篷车,或者难民车,更多的却是步行,史无前例的被“马拉松“?
那时,30多艘民船载着上万件的图书仪器,费尽千辛万苦抵至江西境内才算安全了,然后得以乘车的机会到吉安泰和。
到达时正值寒假,浙大师生惜时如金,即借用校舍上课,并举行了学期考试。江西吉安泰和正是浙大西迁的(省外)第一站,后来还相继迁至广西宜山和贵州,浙大师生西迁流亡办学,几经周折,历尽艰辛,直至中国胜利。
这就是渊源所在!早先也看过一个视频,说郑强教授来泰和了,受聘于泰和中学名誉校长,并为泰和的浙大求是学校题字。那加上这次,郑强教授肯定是不止一次来我们泰和了,是第几次了呢?笔者没去细查资料,知道的留个言。
泰和与浙大的渊源如此深厚,我们县城有所学校也因此命名为“浙大求是"(原上田中学),还有,如果你去市民公园玩,你会看到一座石像,庄重而威严,那是竺可桢校长的石像,2021年郑强教授来泰和考察的时候在那留了影。对了,我们新泰中门口的的龙洲园也有,哪天我也去留个影。
3月16日,泰和全网的焦点都是郑强教授来泰和了。郑强教授一行来到泰和中学新校区和龙洲园参观考察。由郑强教授发起的“郑强奖助学-奖教基金”向泰和中学捐赠100万元。
郑强教授在新泰中发表了演讲:“你们的老师从来没有做过这种报告,你们(可能)都不习惯鼓掌,所以今晚上你就使劲鼓掌,好不好。”
都说听郑教授的演讲就像听相声很有味道,很多学生都喜欢他,私底下都叫他强哥。果真,在新泰中的演讲现场,一开场就幽默了一番,掌声和笑声顿时爆满全场:
“到了大学,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远远比口语重要,你只要有文化你讲话带点泰和口音,人家也尊重你!”
言下之意是什么,你只要厉害,你只要有文化,你讲话带点家乡口音又何妨!
郑强教授是1960年生于重庆的福建人,主要从事聚合物流变学、多组分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他曾获得各种奖.
他爱国,有才华,还是个大孝子,他八十岁的老母去世时,人们都自发献花圈悼念。告别会后所有的人冲出了报告厅,所有中年人都在哭都在打手机,为什么?
因为郑强教授的一番话:我因为忙而很少去关爱自己的父母,我每次回家妈妈就已经把削好的梨放桌上,我知道老人家希望我早一点回来跟我说上一句话(子欲孝而亲不待,哽咽)...所以我有一个请求,各位朋友出去,就赶紧问候自己的爸爸妈妈。
郑强教授说过:凡是不知爱自己父母的同学,希望你们不要跟我谈爱国,因为最自私最本能的爱你都不具备!
人们并不是因郑教授的学术而喜欢他,而是敬重他的为人。
他爱自己的家人,他爱自己的国家,他爱每个普通的草根平民。泰和一行,他去新泰中,去龙洲园,去石山,去了泰和各个地方,我看见近处的泰和人争相跟他合影,只见他们身边的强哥微笑着,大大方方,亲切和气。
哈,是谁乐呵呵说了一句:怎么看强哥都是自己人呀!又谁说: 给郑教授整点泰和特产拎回去,比们泰和的小吃乌鸡啥的,哈哈。正吃着呢,你不见郑教授正被邀请到石山的哪个小店,嘴里吃着一个粉皮,手里还拿着一个麻花了呢。
浙大人,西迁情,几十年前,浙大的师生跟着竺可桢校长走过了泰和,留下了深厚的文脉和文迹。此次,郑强教授代表浙大寻根而来,感恩而来,过来帮扶泰和的学子,给予最深情的鼓励:你们能就读这所学校(泰和所有的学子),一定能够成大才成大器。
泰和多年没出个清北学子,愿郑强校长给泰中带来福气,学子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