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楼女子到才子夫人的传奇故事
潘素与张伯驹一生鹣鲽情深,在传奇人生的故事里,潘素被描述成幸运的范本。
曾深陷烟花之地,但在最美的年华遇上一生挚爱,此后人生一改寒素苍凉的底色,成了一代画魂,爱情美好得如童话故事。
世人剖析她的人生轨迹,都说如果没有张伯驹,潘素可能会一直匍匐于命运的脚下。
但这样的评价,未免有些偏颇。
都道故人心易变,潘素和张伯驹至死不渝的爱情,离不开潘素对婚姻的洞见与智慧。
(一)
唯有不自轻自贱,方能为人所爱
相比大多数人的顺遂平安,潘素的一生堪称命运多舛,她13岁时就被继母卖入青楼。
按常理,在欢场沉浮的女子,大多都会感慨自己生如浮萍、孤苦无依,养成敏感且自卑的性格。
潘素却旁逸斜出,即使在鱼龙混杂的烟花之地卖笑为生,却始终有须眉之骨。
她在手臂上刺了一朵玫瑰,寓意为独立与野性。
别人都喜欢结交宦官子弟,她却喜欢结交社会草根,不迎合权贵,也不轻贱他人,像个侠女,活得逍遥自在。
这样的女子,人生轨迹注定不同。
她的人生开始出现变化,是从遇见张伯驹开始。
彼时,张伯驹借着帮父亲查账的机会来到上海,遇见了琦年玉貌的潘素。
才子爱佳人,张伯驹心动不已,当场写了一首情诗送给潘素。
张伯驹出生富贵却无俗气,才华横溢却不自傲,潘素也难以抵挡他的魅力,不禁心旌摇曳。
一个是出身名门,才华横溢的公子,一个是身世坎坷,误入青楼的名妓,从表象看,门不当户不对。
众人都以为,这不过是豪门公子的逢场作戏罢了,却没想到两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任何一段关系的好坏,都是两个人互动的结果,他们的爱情,始于潘素的美貌,忠于潘素的品性。
洞房花烛那一夜,鲜艳华贵的礼服之下,潘素穿了一身洁白端庄的素衣,她坚定地说:“洁白如素,是我的本色。”
一个人,只有做到内心独立,拥有鲜活的灵魂,才能有底气面对人生的一切,也才能在感情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爱情里最好的状态,当如舒婷在《致橡树》中写的那样: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只有不因身世遭遇和外界评价看轻自己的人,才能在感情中和对方平等相交,才会有相敬如宾的婚姻。
正所谓:“不自轻自贱者,方能为人所爱,不妄自菲薄者,必有良人相识。”
感情中,只有懂得自爱的女人,才值得被爱。
(二)
没有最好的婚姻,只有更好的自己
13岁以前,潘素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父母对她不遗余力的栽培,让她从小就精通琴棋书画。
即使沦落柳巷,她也能凭借美貌和才华成为才艺双馨的名妓。
十里洋场初相逢,一见潘素误终身,张伯驹对潘素一见钟情,极其钦慕。
然而,潘素却不甘心只做婚姻里的菟丝花,她懂得借力成长,和张伯驹来往的名家鸿儒,以及张家的诗书底蕴,都成了她事业的基石。
婚后,张伯驹带她游历名山大川,她被山水世界的磅礴之气深深震撼,想记录自己的艺术灵感,从而萌生了学画的想法。
于是,她让张伯驹替她请来名家,供她拜师学画。
此后,潘素终日伏案作画。
用她的话来说:“几十年来,时无冬夏,处无南北,总是手不离笔,案不空纸,不知疲倦,终日沉浸在写生创作中。”
凭借卓然的绘画天赋以及勤勉的练习,多年后,潘素练就了炉火纯青的画技。
当年,金碧山水画的绘画技巧已经失传,她凭一己之力恢复并革新,她的画作多次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
潘素学习绘画,不是为了给自己的美貌锦上添花,而是立志成为一个“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女子。
张伯驹每每看到潘素的画,都赞赏有加,此后夫妻二人便成了“绘写”组合,她作画,他题词,是一对真正的神仙眷侣。
有句话说:“爱情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美貌在岁月的洗涤会逐渐黯然失色,而让爱情隽永且绵长的,是一个人的品性。
心理学专家李雪曾经说过:“女人的自我成长并不是为了取悦男人,也不是为了保全婚姻而委屈求全,而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完整和自由的人。”
没有哪一段婚姻能轻而易举的从青葱走到白头,张伯驹与潘素能相濡以沫几十年,离不开她通透的婚姻智慧。
都说相爱容易相守难,经营好一段婚姻需要不断学习和自我成长。
婚姻中的两个人,只有势均力敌才能有棋逢对手的快感,太弱的对手总会令人厌倦。
好的爱情,永远是势均力敌,我们在岁月的长河里齐头并进,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三)
真正爱你的人,才懂得理解的真谛
曾看到这样一段话:
好的婚姻不是围城,而是保护你的城堡,所以找一个最合适的人共度一生,他应该是最懂你,最包容你,不管是疾病或痛苦,都要紧握你双手的那个人。
潘素对张伯驹许下的誓言,正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张伯驹出身官宦世家,家人在他身上寄托着光宗耀祖的期许,但他一味沉溺于字画,无心仕途,在家人眼里,他的行为有辱门楣。
潘素却抱着热切的赞成态度,为了支持张伯驹收藏名画,她不但主动提出卖掉房子,还拿出自己的首饰变卖贴补。
张伯驹晚年跌落神坛,从一个富公子变成落魄潦倒的穷困文人,潘素独自支撑家庭开销,仍要成全他的名士风流。
有人说:
懂你的人,会用你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不懂你的人,会用他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
于是,懂你的人常是事半功倍,他爱得自如,你受得幸福。
世间万千宠爱,无数人心,而最懂张伯驹的人,莫过于潘素。
她不是心思敏感的小女人,不会要求张伯驹事事体贴周到,更不会强迫张伯驹改变行事风格。
她和张伯驹一起出门吃饭,张伯驹昂首阔步走在前面,潘素跟在他后面,追得满头大汗。
点菜时,张伯驹也不会询问潘素的意见,潘素却不恼不怒,和张伯驹一起吃完他最爱的西餐,又陪他一起散步回家。
婚姻中最浪漫的事,就是了解爱人的思想,理解爱人的行动,彼此包容理解,相携走过一生。
廖一梅说:“人这一辈子,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见了解。”
在他人看来,张伯驹终日游走于字画之间,俨然一副纨绔子弟样,可潘素看到的是一个风流名士对人生理想的守护和追求。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被看见,被理解,往往比爱更持久,更深刻。
从青楼女子到才子夫人,从烈焰到清风,潘素的真性情从未改变。
她的身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傲气,这一份傲气,让她在婚姻里过得越来越好。
见多了红颜薄命,恋人变怨偶,就更佩服潘素出身柳巷,却能成就才子佳人的传奇。
对外,她能打点好张伯驹的生活起居,对内,她永远和张伯驹有精神共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遇到潘素后,张伯驹也懂得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有人说:“再好的爱情,如果不懂得经营,也会烟消云散。”
世间哪有什么佳偶天成,有的只是一个女人靠着笃定的内心,和澄明的智慧,经营一段美满良缘。
潘素,凭借独到的智慧,创造了一个青楼女子与富家才子的爱情童话故事。
注:图文部分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