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之叹—读陈寅恪《柳传》三四、2023-10-24
陈先生《柳传》,言及顺治十六年八月十一日,郑成功南京失败,退回海上,命令攻打崇明县城,不下。松江提督马进宝,原有反正与郑氏共取南京之约,鼠首两端,不践约。时遣中军来郑氏大营,责郑氏曰“欲奏请讲和(指此时郑成功请马进宝上书清廷,与清廷不战而和),仍又加兵袭破城邑,叫我将何题奏,贵差将何面君?不如舍去崇明,暂回海岛,侯旨成否之间,再作良图”。此口气明显为上司责备下级,欲解除崇明之围也。成功不甘,令中军同观“营中兵器船只整备”,以示兵马强盛,不下崇明者,“非不能也,不为也”之意,给马进宝之薄面。中军观后,叹曰“京都覆没,其有是也”,盖叹息郑氏军械之精也。
顾诚先生《南明史》言,郑成功下南京时,其装备精良,举例说,是年五月初八日,郑氏前镇马龙在乍浦投降佟国器,佟氏报奏顺治帝,言及马龙之军械等。“随马龙降清的有五艘船......兵丁及家属男妇共一百四十余口,可携带的装备竟有红衣炮十三位,铜百子炮四十五位,三眼枪、鸟枪十竿,火药四十二桶,连桶重一千八百八十九斤,铁碎子一百零五桶,连桶重五千一百九十斤,铁盔甲四十二顶,铁甲二十六身,铁蔽手九付,铁裙九条,铁遮窝十四付,还有棉盔甲、刀、箭、长枪、藤牌之类”。其军械之精良,顾先生以为彼时是超过满清之实力的。虽火器性能差,装药填弹费时费力,但在海战、江战中优势明显。
陈先生引《清史列传 (五)郎廷佐传》,“是年(顺治十六年)二月,廷佐因巡阅江海,密陈海防机宜,言海贼郑成功拥众屯聚海岛,将侵犯江南,而江省各讯兵数无多,且水师舟楫未备请调发邻省劲兵防御。疏下部议,以邻省亦须防守,寝其事”。可见满清之愚昧,不设防江南也。
第彼时之战争,就是比谁更烂。拥有精良军械之郑成功,雅不欲为南明前驱,时时准备自立。拥有地势之利满清,受兵力限制,不能处处设防。可谓烂者遇烂者也。然而,顾先生亦言,相对于海贼郑氏、创贼李氏,遗民张煌言之辈,满清之指挥能力还是稍微强过南明的。就是这稍微强一点,造就明灭清兴,吾国历史为之倒退也。
某忽有所思,因朱氏之操行,非但郑氏欲自立,张煌言辈是否亦有不愿为其出全力之忧?如同闯王旧部之李定国,囿于实力,不得不与南明虚与委蛇?如郑氏,一旦尝到自由之滋味,如蛆附骨,不能舍弃,念兹在兹欲自立。而朱家开国杀功臣,亡国灭宰相,为其出力大者,往往无好下场,二百余年之确例比比皆是。此时各方拥立南明者,皆有异心乎?俟考。
检《清史列传 (八十)贰臣传 马逢知传》,顺治二年,马进宝(后名马逢知)为安徽安庆副将投降满清,后一直在安徽、江苏为官,未尚参与北京两次覆灭(明、李自成大顺)和南京弘光朝亡之战。其中军当是马进宝之心腹,以彼时之习惯,非马氏同族既同乡也。其人若入马氏之军早,北京两次覆灭当不曾见。弘光朝马氏奉南京为帝,此人或是暂住金陵也,不可考证。
司马牛叹无兄弟,马中军叹无精械,皆苦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