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时期课表与内容结构
在制作知识产品时,层级结构的课表是一个好的形象化的事物,把“小块”连接起来,变成大的知识体系。课表和小块组合起来,可以降低用户在消费知识产品做需要付出的“解读的努力”,让他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消化和吸收知识本身上。我们以读一本书为例来看看,有什么可行的方式可供借鉴。
提供整体的框架,让人了解全局
如果一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整体性的框架,让人一眼就能了解书中的核心要点,这将大大降低我们获取知识的难度。例如,斯蒂芬.柯伟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书名中点出了他要讲述的是七个习惯,他又把七个习惯分成了三类:个人领域的成功、公众领域繁荣成功,以及自我提升与完善。多数人不用查询就会及得其中几个习惯比如积极主动、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等。书的标题、目录、关键词给我们提供了整体的框架。
结构简单,让人可以通过浏览获得主要信息
仍以读实用知识性的书为例,以我自己的阅读经验来看,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书不像多数商业畅销书那样有多精彩的故事,它偏重于管理理论与案例,但阅读它可以较为轻松地或得信息。
仔细深究下来我发现,就像《哈佛商业评论》杂志户反复与商学院一起修改,把文章写得通俗易懂,哈佛商学院出版社的编辑可能也做了同样的事——他们没有把知识变得见到那,但让知识变得容易获得。
把内容拆分成有关联、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块
哈佛商学院出版社的书还有一个特点,它的内容块都相对较小。这也会降低我们进入的难度,不是把阅读的宝贵精力放在与长段文字做斗争上,而是消化吸收其中的核心观点。在“傻瓜书”上,我们也看到类似的做法,它通过图文标签、拆分内容等方式、来降低我们获取知识的难度。互联网知识产品的天然限制让我们自然地把内容拆分成小块;用户难以连续听超过30分钟的音频,用户在手机上不会阅读长篇大论的文字。
对书的读者,我们曾经的假设是,读者会花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类深度阅读,但实际上,现在多数读者难以达到这种要求。在做付费知识产品时,我们会假设,用户只给了我门很少的时间,因而大家都在用各种办法降低用户获得知识的难度,减少用户需要付出的努力。现在很多知识产品的做法和上述图书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先给用户整体框架,并努力让内容的结构变得清晰,最后把内容拆成小块,从而让用户在同等努力下,可以更好地获取知识。
微学伴,好用的知识制作与售卖工具。
微学伴是专注于知识付费、教育培训的工具型平台,可一站式满足课程制作、学员管理、付费转化、营销推广、数据分析五大核心需求。
让课程的生产发布、推广分发、管理交互、交易收入都变得更加简单,形成品牌闭环,快速完成用户沉淀,一站式解决方案,在线教育、付费转化也可以很简单。
目前已有70000多家机构选择微学伴,店铺月均销售额达10万!用微学伴,与71088家机构一起玩转知识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