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与兵的五千年下坡路
2024-02-25 本文已影响0人
已锁定
中国的传统有一大特点,僧侣(巫)地位不高,军人地位不高。这个特点是逐渐形成的,或者说,有一个有一个由高而低的过程,取代僧侣和军人的就是中国的文官体系。
《左传•成公十三年》有句名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经常被人引用。“祀”是祭祀,“戎”是军事。古人对这两件事非常重视,和世界各国没什么两样。但中国后来的发展,基本取向是国家大一统,宗教多元化,僧俗分界,重文轻武,这与西方有很大区别。
《国语•楚语下》有个故事,说上古时期,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本来有五种官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后来秩序被破坏,“民神杂糅”“家为巫史”,颛顼“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即把天和地,人和神重新分开来。
这个故事暗示什么?我理解,这是讲僧俗二界的分工。
中国官制,见于西周金文,最初分两大系统,一个系统是太史寮,一个系统是卿事寮(卿士寮)。太史寮掌宗教、文化,卿事寮掌世俗管理。
太史寮分祝、宗、卜、史。祝掌祭祀,宗掌世系,卜掌占卜,史掌记事。史的宗教职能最初比较突出,后来与祝、宗、卜日益疏远,逐渐向世俗管理靠近,以记载政事为主。
卿事寮设三有司,司土(后世作“司徒”)、司马、司工(后世作“司空”)。司土掌土地人民,司马掌军旅之事,司工掌土木工程和手工制造。世俗管理靠书史支撑。
中国传统的大趋势,宗教是朝下走,文化是朝上走,祝、宗、卜逐渐让位于史,史逐渐向世俗管理靠拢。国家管理,乱世用兵刑重典,治世靠经济手段和sx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