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人生旅途散文

下乡插队的知青岁月(3)报名下乡

2018-04-04  本文已影响167人  马范桥人

3.报名下乡

知青下乡

       我的下乡证上写着下乡时间是1974年3月1日,实际上那是一个统一的启动时间。四月中旬我从上海回到家里就赶忙到学校里询问毕业下乡插队的事情,我们平原中学这一年下乡插队的对口地方有好几个,获嘉县照镜公社,修武县高村公社等等,获嘉县离家比较近也比较富裕,等我们去了解的时候名额都已经满了,修武县也只剩下马范桥大队这一个地方了。由于过两天就是又一批送下乡插队的时间了,我们也没什么挑选的,大致了解了一下村子的情况就定下了马范桥大队。

       我是1968年小学毕业,原来应该是1971年7月初中毕业,当时学制改革秋季招生改为春季,我就成了1972年2月初中毕业,高中学制改为两年,大妹就和我成为同届高中毕业,按规定也要下乡,可是她在学工劳动的时候,拉板车累伤造成支气管出血不适合强体力劳动,弟弟也初中毕业了却只有十五岁多一点,不过他个子长得挺高也挺结实的,他不愿意继续读书了。爸爸妈妈考虑再三决定,就让弟弟跟我去下乡,争取大妹能留在家里。很快我们就办妥了下乡的相关手续,弟弟和我一起下乡到修武县高村公社马范桥大队插队落户,很不错的是这个大队的劳动日分值能达到三毛多钱,比起每天五分一毛的劳动日,这在当时已经是中等收入了。

       修武县在新乡市西约50公里,东与辉县、获嘉县相连,西与博爱县、焦作市衔接,南至武陟县,北界与山西晋城接壤。马范桥村距离修武县城还有二十几里地,不过交通还算方便,新乡有公路通往高村公社,但没有长途汽车。可以从新乡乘火车到待王下车,转乘焦作到高村的公共汽车,下车走上二里地就到了马范桥村。

       我已经忘记了是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几日,我们乘着大卡车到农村去,每年送知青下乡都会在市体育场开欢送大会,七四年新乡市的欢送大会已经开过了,我们走的那一天,记忆中没有锣鼓喧天热烈欢送的场面,也没有哭天喊地悲切的场景,我的心里平静如水。如果按照1968年毛主席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算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已经持续了六年,全国有两千万青年学生卷入这场滚滚洪流,狂热的政治运动已经演变成强制性的城市向农村的人口大迁徙,满怀热血的知青们来到广大农村之后,许多人经历了生活困难,政治迫害、文化生活贫乏、理想幻灭等问题。1973年6月10日毛主席给李庆霖的复信在全国传达,1974年已经出现知识青年“回城风”,逃避上山下乡,走后门留城进工厂上大学当兵蔚然成风,轮到了我们这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再是什么神圣的事情,只不过是一种无可奈何地选择,我没有扎根农村战天斗地的雄心壮志,只是期待着在一个新的广阔天地里,我要向人们证明我是一个意志坚强、不怕吃苦、积极上进、聪明好学的青年人。我要带好弟弟,好好的劳动好好表现,赢得贫下中农的好评,获得招工或者招生上学的机会,能够早一点回家。

       妈妈和小妹妹送我们兄弟两个到农村去,早晨我们一起乘上一辆开往修武县高村公社的敞篷大卡车,车上拉着平原中学的下乡知青和送行的家属。我们站在大卡车上满满的一车人,路上很颠簸又拥挤,只记得那天的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我们新乡是一个小城市,周边都是农村,学校里每年夏收时都会有学农活动下乡劳动,农村对于我们并不是十分的陌生,不同的是这次下去,我们已经是农村户口的知青,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回到城市。我曾经是一个在学校里非常优秀的孩子,由于文化大革命和父母历史问题的原因,我从小学五年级以后直到高中毕业都是一个远离社会主流的异类,下乡来到一个谁也不认识不了解你的村庄,我以前背负的一切都成为过去,我将获得社会重新认识我的机会,我不怕吃苦、意志坚强、身体强壮,头脑聪明,我一定能够赢得贫下中农的认同。新乡到马范桥不过一百多里地,上午就到了高村公社,汽车先开到马范桥大队,把我们几个马范桥知青放下来,又开往北俎近去了。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