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投资·理财偏执狂想曲教育

营销高举大旗,踏在大学生消费观的尸骨之上

2017-11-30  本文已影响0人  怪味灵芝

薪酬其实将时间明码标价,时薪、月薪、年薪。此间宏观来看没什么差别,根据职业的因素各有不同,暂不进行比较。

有不少教人理财的书籍,也有不少教人管理时间的书籍,倘若在运用上没有些觉悟,看此类书籍也是无用功。

大学老师会算一笔账,假设一节课时三十块,一整天八节课就有二百四十块。我们减去不上的课时以及对自己而言价值不高的课程,再排除其它感染因素,明面上的利益流出也能算出个七七八八。

可得:

“明面上的利益流出=学费成本-价值不高的课-不上的课时-生病/休息成本”

接着推论可得:

在此时能够回收的利益=明面上的利益流出+逃课去兼职的收益或进行时间投资的未来收益”

当然这是脱离不计算日常花销。

时间价值的回流是不可预估的,既然这是不可控因素,那么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降低成本。

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分有网络、通信、旅游、娱乐、恋爱、交际、美食、个人爱好、学习投资几类。在铺天盖地的营销文案中,消费观念也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

营销高举大旗,踏在大学生消费观的尸骨之上

                (图片源于网络)

教育是立国之本,那么教育最潜移默化的是人的行为习惯,此间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行为习惯来源于人的思想。倘若要在此时降低成本,思想是大学生首要解决的问题。

手机智能化使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被营销大多来源于网络,常用app分为通讯、游戏、论坛、新闻、教育等不同类型。

但凡是开放性app,都能很轻易引导消费观念。这些隐性的洗脑模式,你是否注意到了呢?

大学生在这些营销的消费观中形成了以下几类漏洞:

第一、情怀

假如一首有故事的歌,第一个人对其感慨,你说他是情怀,第二个人你说他是装逼,第三个人就成了low的代表。

这其实也是潮流的始末。当所有人穿上耐克阿迪,穿上同款潮牌,消费就成了一种理所当然。

有多少烧钱的爱好是真的爱好,还是假的情怀,不得而知。

当嘴上嫌弃身体却向其倾斜时,情怀就成了盲目从众的理由。

第二、情感

不知有多少营销文案是在两性关系上构成的。

其实他们聪明,犀利的窥视到了中国男女轻言平等却只享受权利不履行责任的伪平等关系。

在这上文案的表达也会极有煽动力。因为你永远也不可低估在情感方面最大的受众——女性。

中国女性对男女平等的呼声日渐高涨,大学生在恋爱期间建立平等关系具有着极大的普遍性(排除思想落后地区因素)。

而这离真正的平等却有着一定的差异。化妆品、服装、减肥产品等文案打着所谓“女人爱自己男人才会疼,用了产品会逆袭”的旗号不断消费着大学生的恋爱观。

正确平等的恋爱观暂且不谈,仅适合程度而言,文案应偏向的是已工作女性群体,大学生却最容易当真。

第三、自由

人最高的需求在于自我实现,什么是自我实现,应该不会有很多人能够回答,这是需求理论的金字塔。

营销高举大旗,踏在大学生消费观的尸骨之上

(图来自网络)

大多年轻人却将其理解为“自由”。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最不甘平凡的是人,因为人有思想。不甘平凡最直接的表现是凸显个性。

曾几何时,追求个性成了追求自由的风向标。

不知什么时候,只要标榜着心灵的洗涤,或是追求自己的超脱,都成了商家营销的利爪。在此对于一些书籍电影不做评价。

自由对大学生群体,诱惑是巨大的。而大多人也会忘记,在还没有解决生理需求的境况下,自由是谈不上的。

那么就又回到了刚开始所讲的在此时可收回的利益公式上了。

投资时间永远不错,致那些大学生在营销中搭建的消费观。

营销高举大旗,踏在大学生消费观的尸骨之上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