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直觉,逆思考,少缴税阿斯特里昂 文学与心理学

你的“直觉”很可能只是“错觉”!

2016-06-19  本文已影响526人  投资人六便士

文/肉芒果(微信公众号ID:roumango2016) �

“直观感觉,没有经过分析推理的观点”——这是百度百科对“直觉”的定义。

人的直觉判断主要依赖过往的经验、情感、记忆来作出,在绝大多数时候,直觉是靠谱的,它能帮助你规避危险、解除麻烦,极大地保障了你的生存和发展。但同时,我们要经常保持对直觉的警觉,因为有时候,你的直觉可能只是错觉。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

别刮了,在拿到答案之前,我们先得了解两个基本事实。

事实一:在“认知放松”的情况下,我们更容易跟着直觉走

人的认知放松度介于“放松”和“紧张”之间。

放松是事情进展顺利的标志,是一种没有障碍、没有新情况、没必要转移注意力或投入更多精力的状态。紧张则说明存在问题,此时无意识(直觉)系统让位,有意识(理性)系统参与其中。

因此当人的认知放松度偏向于放松状态,就更依赖无意识系统做判断,也即是所谓的跟着直觉走。

通常来说,反复的体验、清楚的示范、预知的想法和好心情等都会造成人认知放松的状态,并激发熟悉感、真实感、感觉良好和不费力的积极状态。

(图一:认知放松的原因和结果)

比如如果一个句子印刷清晰,或是被多次重复,或是已经深植脑海,人们就能在认知放松的状态下顺畅地将其解读出来。反之,若说明书字迹不清,颜色浅,句子亢长,语言晦涩,这些情形都会使人处于认知紧张状态。

处于认知放松状态时,你又可能心情不错,因此会喜欢你亲眼所见的事物,相信你亲耳所闻的消息,相信你的直觉,感到当时的状态是舒适而熟悉的。此时你的想法也可能随意肤浅。当 你感到紧张时,你更可能警惕、多疑、会对手头上的事情投入更多精力,感觉局促,较少犯错,但你的直觉和创造相对平时会下降。

事实二:当我们对一件事情有熟悉感,我们更可能产生错觉

让我们随便瞎编几个名字,如戴维·斯腾比尔、莫妮卡·逼格特斯基、莎娜·玛莎拉蒂。如果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再次看到这些名字,你很可能还记得自己在哪见过它们。

你心里清楚它们不是名人的名字。但假设几天后你看到一长串名单,其中包括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名人和你从未听骨的“新”名字,而你的任务是挑出名单中所有名人的名字,那么你很可能会将以莫妮卡·逼格特斯基当成名人,原因在于它曾在你记忆力出现过,你对她拥有熟悉感,尽管你并不清楚她自己是否在电影、体育运动或是政治有关的新闻中出现过。

这种现象被称为记忆错觉,心理学家拉里·雅各比巧妙地阐述了这个问题:“熟悉感有着简单而又强烈的‘不可复返性’,这种‘不可复返性’似乎说明这种感觉是对过往经历的一种直觉反应。”其一大特性便是错觉。

正如雅各比所说,看到莫妮卡·逼格特斯基这个名字之所以觉得眼熟是因为你更容易辨认这个名字。简而言之,当你认识一个早已出现过的词时,会感到更加放松。真是这种放松使你产生了那种熟悉的感觉。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信息能激发我们认知放松度里“放松”的感觉,那么我们更容易用直觉系统(无意识系统)处理信息,做出判断。而这个判断往往还是基于错觉的判断。

明白了以上两个事实,我想我们可以给出答案了。

请先看这张图:

(图二:大脑的两套决策系统是如何处理信息的)

当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首先经过直觉系统(在进入无意识系统前,信息是中立的)对信息作处理,如果这个信息恰好与无意识系统中的过往经验、情感、记忆等有连接,就会触发由熟悉感、真实感等各种积极的“认知放松”状态下的联想机制。在这种状态下,人更偏向于绕过理性系统,依靠直觉来下判断,那么其中一种错误判断就是由记忆的熟悉感造成的错觉导致的。

你的很多所谓“直觉”,可能只是“错觉”。外界信息本来是中立、客观的,但经过我们大脑的运作,任何能使联想机制运作更轻松、更顺利的事物都会使我们心生偏见。

想让人相信谬误有个可靠的办法,那就是不断重复,因为人们很难对熟悉感和真相加以区别。

正如图一指出的那样,引发认知放松和认知紧张的各种方法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你可能并不十分清楚是什么让认知更为放松或紧张,因此当理性系统在直觉系统的基础之上做判断是,就很难对熟悉感和真相加以区别。这也是熟悉感造成错觉的原因。

利用“人很难对熟悉感和真相加以区分这一事实”,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

比如商业机构可以营销他们的产品,只要他们对某个营销观念不断重复,培养顾客的熟悉感,那么就很容易让顾客接受这个观念。具体的案例很多,我就不举了。

有时候你甚至都不必完整地重复某件事或某个想法,即使只说一部分,人们也相信你的话。经常看到“鸡的体温”这个短语的人会更容易接受“鸡的体温是144花氏度”这一说法.只要熟悉其中的一个短语,就会觉得对整个陈述都很熟悉,也因此对陈述内容信以为真。

而你也完全可以利用认知放松来帮助自己,让人们对你信服。比如你的文章要保持字迹清晰,把文字和背景间的反差做到极致,说话要保持间接,选择一些容易上口的内容等等。这些都会促发收受者认知放松状态,更多地采用直觉系统来做判断。接收者的理性系统是非常懒惰的,它不愿付出努力。

当然你也别得意忘形,如果你的信息是明显荒谬或是与接收方已知事实向左,那么即使你把高质量的纸鲜艳的颜色、押韵和简单的语言全都用上,也很难提高信息的可信度。

心理学家认为他人并不是愚蠢和容易骗的。他们认为,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直觉系统所产生的印象指引,但我们通常不知道这些印象从何而来。你怎么知道某个陈述是否正确呢?如果信息富有逻辑性、与你所持的信念或偏好有联系,或是源于你信任和喜爱的信息源,你便会有认知放松感。

但问题在于,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导致你感到放松,包括字体的清晰度和优美的韵律,你无法轻易找到这些感觉的来源。这便是图一带给我们的信息:

放松或紧张之感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难以将它们厘清。虽然这很难,但也不是不可能。人在备受鼓舞时,就能克服一些导致真理错觉的外在因素。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理性系统会采纳直觉系统的建议,并继续运作。

一方面,当直觉系统参与到那些需要努力的事情中时,我们就会感到认知紧张。另一方面,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认知紧张都有可能将理性系统调动起来,改变人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使他们不再随意且凭直觉做事,而是转向更加专注的分析性思维。

我们不妨举个栗子。现在我们做个认知反应测试,有两个问题:

如果5台机器能在5分钟生产5个小零件,那么100台机器生产100个小零件需要多长时间?100分钟还是5分钟?

湖中有一片睡莲叶子,这片叶子以每天增长一倍的速度向外扩散如果48天后莲叶就能覆盖整片湖面,那么其覆盖湖面一半的面积需要多长时间?24天还是47天?

正确答案是5分钟和47天。

研究人员召集了40名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做这个认知反应测试,其中有一半问卷使用的是浅灰色的小字。拿到这部分问卷的学生可以辨认出上面是些什么字,但这样的字体会导致他们认知紧张。测试结果清楚地表明:当问卷上的字体清晰时,90%的学生至少会犯一个错误;但当字体勉强能够辨认时,他们的错误率却降到了35%。

是的,你没有看错:字体模糊不清时学生的表现更好。这是因为,无论认知紧张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它都更有可能激发理性系统来抑制直觉系统所给出的直觉性答案。

不论是良好的感觉、重复曝光引发的放松状态和舒心的熟悉感等都证明积极情感和直觉系统的认知放松的的联系由来已久。朗朗上口的单词会唤起人们的正面态度,若某公司有一个上口的名字,其股票发行第一周往往会取得比其他公司更好的成绩,虽然这样的效果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消失。

好心情、直觉、创造力、轻信以及对直觉系统不断增强的依赖形成了一个关联集群。悲伤、警觉、怀疑、分析方法以及不断增强的努力程度等因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好心情使理性系统放松对行为的控制:当人们心情好时,直觉和创造力会增强,但也会放松警惕,易犯逻辑性错误。好心情是事情进展顺利的信号,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卸下防备并没有什么影响;坏心情则说明事情进展不那么顺利,有可能存在威胁必须要保持警觉,认知放松与愉快的感觉互为因果。

可见,没有什么是直觉系统做不到的。由经验、情感、记忆等引发的认知放松导致的错误判断(尤其是错觉)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比比即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关于直觉系统自动运作的知识。我们现在掌握的很多知识听起来像是三十年前的科幻小说。无论是模糊的字体会影响我们对真理的判断,还是提高认知能力,或是人们对词语的认知放松感引起的情感回应唤起他们头脑中的连贯印象,这些都不再难以想象。

正如文中所说,真正难的是,如何判断自己的直觉不是错觉而是真相?什么时候该相信直觉,什么时候又该对直觉保持警觉?看过本文之后,你有答案了吗?

即便没有答案,但如果每当你得意洋洋任由直觉引导判断的时候,还不忘思考如下问题,比如:

“我今天心情很好,我的理性系统也比平时懒惰,我得格外小心了。”

“不要只是因为字体不清就否定他们的商务计划。”

“你对他是因为熟悉感导致的喜欢,还是真的喜欢?”

那你的生活从此将会变得不再一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