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你的言行举止里藏着你的教养

2018-03-26  本文已影响67人  清说清语

文  | 清说清语

01

刚刚,我去理发的路上,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蹒跚横过马路。这里不是路口,更没有斑马线和红绿灯。

然而,在最前面的那辆车的车主看到老人后,缓缓停下了车轮。只见这位司机,开门走下车,搀扶老人安全通过马路后开车离去。

老人在司机的搀扶下慢慢走过马路。

只见老人左手拄着拐杖,微微抬起的右手,不停地对着司机招手致谢。尽管司机的车已经走远,老人感激的眼神依然充满着温暖。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对于个人来说,首先应该具备的是个人素质和修养的提升。只有每个人都具备了良好的文明素质,那么,城市的文明程度才能逐渐提升,我们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进一步提高。

良好个人素质的培养,能让人在不经意间,就会自然表现出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语言。

凡是正能量的,它永远都是自带传播力的。文明,就像一粒种子,可以撒遍我们的城市,让它开花结果。文明,还具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能让文明礼仪之光普照人们心底。

02

戏剧家夏衍临终前,痛得十分难受。秘书对夏老说:“我去叫大夫。”夏衍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随后,夏老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不是叫,是请。”

一个是“叫”,一个是“请”,被夏老改动一个字后,不仅感动了医院里的一幢楼,它还感动了众多的后人。

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细小的日常习惯,均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教养与学历无关,教养与年龄也无关。教养,是一个人把文化内化于心,再修炼成个人素养后的外在体现。

所以,教养是个人文化内涵和个人气质修养,在融为一体后内化于行的一种外在表现。只有把这种礼仪素养内化于心,方能自然外化于行。

一个人良好的教养,往往能给身边的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这不仅是尊他,更是自尊

03

他是我几十年的同事了,退休后就很少见面。那天,我们又一起相聚,也聊起到人的修养。

通过在办公室里再普通不过的一件小事。却体现出了一个人真正的修养所在。而这种修养,就看他是否与人为善、是否替他人着想。

他们办公室里有四位员工,且年龄相仿。通过一把烧水壶的细小细节,却让人看到了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修养。

其他三人在喝水后,只要壶被倒空,他们都会自然再把水烧好,只为下一位同事在喝水时方便。但是,唯有有一位员工,只要他倒出最后一杯水,从来不顾及其他同事,水壶总是空着置于原处。

办公室不仅是我们工作的地方,更是淋漓尽致展现一个人内在修养的空间。

办公室里能体现个人素质修养的细节很多、很多。

大家在一起时间长了,每个人身上都不可能永远带着那张伪装的皮。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仅上司看的一清二楚,同事们也会一目了然。

04

记得看过一段小视频,是关于小女孩过马路的。在小女孩过马路时,机动车司机主动停下车来,当小女孩穿过机动车后,竟回过头来冲着司机鞠了一躬。

当时,还没有“礼让斑马线”这一行动,看到这个视频,司机的行为让我们心里暖暖的。但是,小女孩的行为更是令我们甚为赞叹。

如今,全国倡导“礼让斑马线”的行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通过这一倡导,我们的确看到了大多司机们素养的提升。先不说是不是因为有交通规则的约束,起码这种礼让行人的意识,在车主心里有了规矩和框架。

05

您是否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在无红绿灯的斑马线路口。

司机在礼让行人甲通过斑马线后,刚要启动车子,行人乙又来了,乙还未通过,行人丙又慢慢走来。再加上自行车、电动车等,机动车尴尬了,只有等到斑马线上无人穿过时,方能通过。

在“礼让斑马线”的实施中,让我们看到了行人素质的参差不齐。

有的行人在机动车让行后会快速通过,并示意感谢;有的行人却慢慢腾腾,迈着方步不急不躁;更是有些行人,甚至认为闯红灯也该享受“礼让”的待遇。

唉!

只有全面提升个人修养了,才能真正看到整体文明程度的大幅提高。

个人修养作为无形的软实力,它应该无时不刻在约束我们的行为规范。其实,修养也是一种自制力,如何把自己修炼成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就看我们是否重视自己的修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