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课堂小讲堂

践行新课改,做反思性教学实践者

2018-06-04  本文已影响18人  飞虹燕婉

  2018年5月24日19:00----19:40在杏园中心学校“阳光课堂”主播室由本校理科组组长朱祺禄老师带来了小讲堂——《践行新课改,做反思性教学实践者》。

践行新课改,做反思性教学实践者 他首先介绍了西安逸翠园学校的基本情况:西安高新逸翠园学校创建于2010年9月,是高新区一所民办初级中学,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60亩,教职工110人,教学班级32个,学生1500多人,连续七年中考高分段人数比率位列西安市前十名,是一所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特色鲜明的民办初级中学。高新逸翠园学校人性化、服务型的管理方式,充分调动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高新逸翠园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发挥了每个员工的个人特长,使个人价值最大化,满足了每个人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实施“3+1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改革,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践行新课改,做反思性教学实践者 践行新课改,做反思性教学实践者 之后他主要给我们关于西安逸翠园学校实施的“3+1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践行新课改,做反思性教学实践者 一、“3+1学习共同体”的含义

1、课堂时间分配

满堂灌”显然不可取,但刻板规定教师只能讲十几分钟的教学模式,经实践检验也不具普适性。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所能保持注意力的时间,一节40分钟的课,多数情况下,用30分钟教学主要内容比较科学,也比较切合实际,而另外10分钟,可以用课内前置、后置、镶嵌的方式围绕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当堂任务的落实。这样,课堂时间的分配比例恰好是“三比一”,这是“3+1”的第一层基本含义。

践行新课改,做反思性教学实践者 2、三人学习小组

学生的合作学习值得提倡,但目前在组织实施中仍存在很多问题。“3+1学习共同体”更倾向于由三人组成的学习小组。实践证明,两人同桌互助的分组,作用比较有限,四人小组的效率又不够高。而三人组在班额不大时可采用三人四桌的“凸”字结构,在班额较大时可用三人横排。有些课型需要两人、四人或六人的前后组合时,也可以随时灵活调整,变换起来非常方便。因此,三人小组可构成一个最小、最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这是“3+1”的另一层基本含义。

3、学习共同体

“3+1学习共同体”中的三人小组是最小的“共同体”单元,但共同体的内涵要比三人小组广泛得多,它是为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平台。在课内,共同体可以由稳定的三人小组构成,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可以是为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建立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各种规模和形式的团体。在共同体中,强调人际的心理相容和沟通,通过在学习过程中成员间的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自然就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二、“3+1学习共同体”课堂设计及课堂任务的落实

1、课堂设计

“3+1学习共同体”必须摒弃过于依赖模式的僵化思想。首先,30分钟教学时间也是针对多数课型,而不是每节课必须如此。有些课型采用传统形式和时间分配时教学效果更好,就没必要改变。30分钟内的教学过程更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设计,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形式。如有些教学内容,采用合作学习效果更好,那就在合作什么、怎样合作上做足文章;有些内容适合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问题串,那么就在问题串的形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下足功夫;有些内容用事先或当堂制作的微视频能更好地突出重点或突破难点,那就在视频设计、制作技术及适时介入上灵活驾驭。当然更多内容需要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需要教师在综合运用上巧妙地承接转合。总之,30分钟完成主要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把学生积极参与放到首位,引导学生用自主、互助、合作交流、研究探讨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对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需要教师努力学习、积极实践、精心设计课堂,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2、课堂任务落实

每节课用10分钟对课堂教学任务进行落实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安排在一节课的最后,也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而前置或镶嵌在教学过程中。任务单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学科特点、年级特点由备课组统一确定,主要以落实当堂学习任务为主,或对以往学习内容进行巩固。

3、课堂任务单

一是课堂任务单。任务单要呈现在有统一题头标识的一张A4纸上,在纸的正反两面分ABC三个层次呈现,不拘泥于固定的方式,其中最高层的C类任务,必须单独呈现在背面,其作用是引发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挑战,同时不给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不影响全面落实基础。C类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可在课内或课外完成,如果能通过独立思考,课外讨论完成,效果更佳。

二是课堂任务单的检查与反馈。制定科学且操作性强的监督检查制度是做好这项改革的重要保障。对此,教学处在每周一上午收集前一周教师的课堂任务单,进行统计、评价和反馈,并可采取评语、个别交流、备课组集中反馈、优秀设计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  最后他讲了他在本次培训之后的一些反思:     

践行新课改,做反思性教学实践者
践行新课改,做反思性教学实践者

最后他讲了他在本次培训之后的一些反思:      一、“3+1学习共同体”创建的时代背景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全国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       

新课程改革下的新理念、新观点: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转变,倡导有利于形成这三种学习方法的教学方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教案、导学案、任务单的对比,课堂结构的变化

1、教案: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正课内容、小结、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2、导学案:学习目标、重难点, 导学过程(题:包括课前导学、课堂导学、课堂练习、课外练习),课后反思。

3、任务单:题(分ABC三个层次呈现,其中最高层的C类任务)。

4、教案、导学案都呈现目标、重难点,课后反思;导学案、任务单都呈现大量的训练题。

5、我们平时所使用的配套练习称之为教辅,即教学辅助材料。他觉得我们也应该把教案、导学案、任务单定义为教辅,让它与配套练习、课件、教具处于同一个地位。教学就好像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一样,分为教和学,教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教师更好地去教,而导学案、任务单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学,它们的侧重点不一样。他觉得决定一堂课整体质量的核心因素是人,是教师和学生,是教师如何去教和学生如何去学。当然,不同的学科,教法不同,学法不一样。

6、导学案、任务单使用,导致课堂结构发生更本性的变化。 

三、导学案、任务单的启示

1、课程改革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2、在课堂中融入了小组合作和当堂训练。

现在我们来理解一、二这两点,完整的一堂课,在课前肯定有一个非常好的导入,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切入正课内容的教学,在正课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以导学案中的问题为引导,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完成之后。本节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如何呢?接下来是一个当堂训练的环节,训练完成之后,进行本堂课的小结并布置作业。

如果我们将导学案、小组合作、当堂训练运用到极致,我们就可以看到杜郎口的教学模式,整堂课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并进行阶段性的展示和教师评价。

3、不要踩着别人的脚印找自己的路,因为这样很容易迷路。我们更应该在新课改及新课改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参考别人的教学模式,走出自己的路。

践行新课改,做反思性教学实践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