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源婚姻育儿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使命感,对这一代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2017-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艾耘的小天地

文 / 艾芸

日前,看到《得到》专栏——伯凡·日知录分享,一位美籍华人教授表示,在美国一些著名的大学里,带博士生的教授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不招中国来的学生读博士

1

跳出二元对立看问题

这条信息给我的触动很大。有人说,我们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论,但我们需要注意别人的感受,特别是这个感受可能对某个群体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如这些博士生的行为对整个后来者的不良影响,后来者莫名被整体贴上负面标签,这是中国的悲哀,也是世界的悲哀

教授不愿意带中国博士生的原因很简单:中国学生考博士的能力很强,往往其他国家来的学生比不过,但是中国学生读完博士以后,毕业找工作的标准基本上是一个:哪个地方给的薪酬高。

博士生舍弃毕生所学选择高薪岗位,站在博士生的立场,这是他个人的选择问题;而站在教授、行业发展来看,这就是价值取向问题,是个人唯利是图的表现。然而,当我们跳出二元对立的世界观来看,这其实不是用对错来简单批判的,其根本核心的问题在于,这是中国整体社会教育体制和环境的产物,它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功利诱导,缺乏使命感引导。

2

被成功学腐蚀的一代

我们非常理解教授们的痛心,他们花那么多精力来培养你,是希望你能够在这个学科上大有作为,结果你竟然因为一份高薪的工作,就放弃了值得追求一生的目标。所以,他们觉得培养中国来的学生读博士有巨大的风险,这在情理之中。

然而,当我们回望上一代人对我们的教育方式与理念,博士生的行为又是那么的合情合理。那时的父母(其实,现在很多父母也是如此)总不断告诫孩子,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取得好的成绩才会有好的未来,而这个未来就是读到好的学校,从而找到好的工作,进而拥有很好的收入。

有人曾开玩笑说,我们这一代人就是成功学的“试验品”,是被成功学腐蚀的一代!我们的人生就是单向性的!

而我认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系统性的问题,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养育是文化、社会、家族等等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的“被成功学腐蚀”和“单行性人生”与社会体制和全民的思想价值即精神文明综合环境密不可分,我们用当下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去衡量我们的上一代人、把走过后发现的所有问题都归因到上一代人的身上,让个体承担整体社会发展的责任,这是不公平的

我们理解社会发展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更是犹如重修长城举步艰难。然而,我们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正如扎克伯格所言: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

3

使命感是一颗耀眼的明珠

今年5月26日,受哈佛大学邀请,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回母校给2017毕业生做毕业典礼演讲时说道,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目标,要有一个干更大事情的目标,这个目标最好要超越自己、心系他人

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所的威廉·戴蒙教授通过长期研究发现,优秀的、真正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学习动机往往不是由外在驱动的,而是由内在目的驱动的。这个内在的目的就是我们的人生目标——内在的使命感

作为父母,当我们为孩子种下“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和拥有一份高薪”目标时,那么,孩子未来的最高目标也许就只能是好工作、高收入了。但,当某一天他们真正达到了这个目标,若没有更高的使命感牵引,那么,他很难不陷入现今中年人常出现的三种忧虑状态:要不习惯性愤怒,要不习惯性焦虑,要不习惯性迷惘。

也许有人会说,什么好工作、高收入呀,我只需要他快乐,快乐就好。我想问,什么是快乐?怎样才快乐?快乐、幸福这类个体感受千差万别,你认为的快乐未必是他能感受的快乐。而一种有使命感的目标就如一颗耀眼的明珠,它将照耀着、牵引着孩子前行,即使前行的路上布满荆棘,孩子也会披荆斩棘无畏向前,因为他明白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坏的时代,又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虽然,我们是被成功腐蚀的一代,但是,我们承担着改变世界、改变观念的伟大责任,而正是这个“超越自己、心系他人”的伟大目标让我们找到了自己,成为了自己!然而正是这个高远的目标才能让孩子找到自己、成为他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独一无二,真实地做自己,找到自己,世界就会找到你

让孩子也拥有一个高远的目标吧,让他们更好地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对于这一代孩子的教育,我们不能再以“努力学习——好工作——高收入”的功利教条腐蚀孩子了!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我们不仅自己需要找到自己的使命感,而且更需要为孩子播下使命感的种子——让孩子懂得,他与这个世界紧密相连而又绝对的独立,他拥有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的权利和责任!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