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出孩子的上进心?
好久不见的朋友在微信上抛给我一个烫手山芋:如何激发出孩子的上进心?
额,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
“谁没有上进心?孩子的上进心比大人要大的多。就连我们这些动不动就喊追求佛系人生的中年人,也是干不动了才选择了躺平。”
我的答案没能让她满意,一时也想不起更好的,好在她及时换了个话题:“孩子上大学之后怎么样?开心吗?”
“谁?是说我吗?”
“我开心,开心极了。”
“就这一段时间,我们这儿的寄宿制学校,学生快一个月没回家了,本周按照要求仍然不过周末,附近的临颍高中却放假了,他们干脆正式上起了网课。
我,再也不用操心这些了,你说,我能不开心吗!”
“要问孩子,他当然更开心了。”
“离开了爸妈的势力范围,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几点睡几点起,全部是自己说了算,岂不快哉。最关键的是,大学想怎么学就怎么学,真真正正的自由自在。”
她发过来一个哭脸,“我们还在熬着……”
“那就熬着吧,高三都是在负重前行,能帮孩子减轻一点压力,让他们高考时轻装上阵,就算是有眼力劲的家长了,别怕孩子表现出来脆弱的样子,脆弱也有力量,和恐惧、担心、害怕一起上路,就是在练就一种达观与开放的心态。再有两个月就解放,看看我的现在的幸福生活,咬咬牙就过去了,说句不太合时宜的话,高考很重要,但在任何一所正规的重点大学,孩子都能有好的发展。”
……
其实这孩子已经很好了,朋友完全不必有如此大的愁绪。打小聪明,众人宠爱,如明珠一样捧着长大,一家人也对她寄于厚望。孩子心气很高,盯着那几所学校,一模、二模成绩的不理想,无疑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妈妈觉得闺女的行动与目标不匹配,明显动力不足,在一边干着急。
劝走了朋友,脑子里还在盘旋着这个问题,上进心?不如说内驱力更合适,
内驱力,帮助孩子攻坚克难的内驱力,到哪里去找呢?
晚上和儿子聊天的时候,我也拿出这个问题,想知道这个答案。
高三最难的那段时间,怎么过来的,记得有一段时间,他的状态也很糟,坐在宿舍电脑前的儿子笑着说:“遇到困难逃避是人之常情嘛,学习上啃硬骨头很痛苦,但学不会觉得自己笨也是一种很伤人的体验,两害取其轻,把这两种痛放在天平上称了称,结果发现笨更不能令人容忍,那就豁出去,迎难而上喽。”
“现在呢?还是那么难嘛?”我忙着追问。
“哪会?没了压力,学习本身带来的快乐就出来了,人,都是有求知欲的。”
没错,可能高中的难度不止在知识的难度上,还在于有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抗挫能力,说不定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更少的压力,会有更好的结果。
其实对孩子学习上的教育,就如写诗一样,功夫在诗外。
家长最容易能做到的,是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改变一个人多难呀,哪有改变自己容易,这种朝夕相处的影响,远胜过说教的力量。
再有就是让孩子从小有一些见识,去深度接触不同圈层的生活,让他体会后作出自己的选择。只要是他自己的目标,做个优秀的设计师和做个五星级厨师,有一样的激励效果。
哪怕过段时间会换成别的目标,每一个目标都应支持,给孩子提供可以让他参考的完成任务方式方法,亲自陪伴孩子接近这一目标,若不能提供具体的指导,也要表明态度,鼓励他为之付出心血且尊重他的劳动,哪怕这件事与学习关系不大。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孩子尝试和犯错,告诉他大家都是普通人,谁都会犯错,谁都能成功。只要能静下心做好简单而具体的事情,就是向成功迈进了一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能沉浸在小事当中,从头到尾,不急不燥,哪怕是背一篇课文,写几个生字,也是值得家长大夸特夸的事情,再复杂的事情,也是由一些简单小事构成,做好这些小事,会让人积累起成就感和自信心。先付出足够的耐心把小事做好,通过可以练习,总能拥有做大事的能力,和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可惜,现在很多孩子看不上这样的小事,潦草而过,当明白一些道理的时候,却没有时光可以挥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