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鲜枣
2013年安阳毕业后,一直在安阳日报实习,抽时间准备考研事宜。白天比较清闲,朝九晚五的工作制度,双休。
很多人说,为何不坚持下去,我想说,没工资的苦逼实习生,毫无希望的转正,傻逼才一直坚持呢。
故乡的鲜枣当打听到去年并无机会考研之时,我便与各位同仁一一道别,打包行李,转往郑州了。
2013年9月,我的5包行李全堆在了屌丝兰和铭轩屋里。清闲了十几天,骑着电车四处转,10月初才进入大河报。
日复一日的起床,上班,或许有人会认为枯燥。但我却热切喜欢这样的生活,在大河报实习的成就感,让我宁愿不眠不休,也要倾力去做得有声有色些。因为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大报出来的记者,有多么令人欣喜的受人尊敬。
故乡的鲜枣渐渐地,我脱掉了曾经的黄色、蓝色等代表青春气息的衣物,从上到下的一身戎装,尽换成黑色。
当然,最贴近生活的幸福,除了精神上的满足之外,便是吃饭了。
我屋里面有煤气灶、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自己做饭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平素我不怎么吃零食的,觉得填报肚子,便是顶美丽的事。但有一样东西,是我屋里面常备的,那便是鲜枣。
追本溯源
郑州的城中村,现已拆迁完毕,陈寨处于北三环外,才暂时躲过一劫。其出售的物品虽然假货偏多,但对于刚入驻郑州的屌丝大军来说,不得不承认是件幸事。
在我租住的房屋不远,有处菜市场,菜市场旁边是个买零食的超市。第一次逛这里,还是有同学过来我屋玩,为了不显得寒酸,我在里面买了很多吃的东西,其中最让我意外的,当数鲜枣了。
你或许会笑我,大老爷们家,何以喜吃甜食呢?呵呵,给你讲些我幼时的故事吧。
我们家姊弟六个,有16亩田地。
故乡的鲜枣······
给你留一个短暂的长吁短叹的时间。
没事,我已习惯了。
那时候家里的收入,尽来自于田里的收成。粮食每亩不过600斤,每斤不到3毛,记忆中,其价格或许更低。而且收成的一部分,要用车子拉到乡里,作为税收用。
当时的学费也高,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学费超过100块,还要购买学生服,升国旗什么的时候穿上。那年香港回归,每个学生手里,还发了一枚纪念章,可以别在胸口上。
当时的玩具几乎没有,这枚有着红色国旗图样的纪念章佩戴在身上,我有着莫大的满足感,回到家都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
虽然说那时候学费还没有交上,老爹总让我跟老师说一声,学费晚两天便能送过去。郁闷之余,作为孩子的爱国心,可是十成的。晚上陪老爹看新闻联播时,每次听到国歌,心里有着莫名的激动。有时候晚上睡觉前,要亲一亲那个红红的国旗才能安睡。
话题有些绕远了。
当我们常年吃着老妈酿的豇豆,过年的肉食便是我们最大的希望。但过了正月十五,好吃的饼干也差不多吃光了,肉的话,每天都吃,咂咂嘴,也能大气的说一声吃腻歪了。只有当饭桌上的菜系又回归豇豆的时候,才明白以往的不屑由多土豪。
仍旧是日复一日的上学,做作业,回家做饭。
故乡的鲜枣既然过年太遥远,过了暑假后,便坐等八月十五。这时候对肉的渴望,对我来说吸引倒不大。因为肉很快便能吃完,柜子里的肝子、大肠什么的,我看到又反胃。
所以这时候,我最常去的,便是东院奶奶家,毕竟这里有我翘首以盼的鲜枣。
奶奶家的大枣树有三棵,分别是大岭枣、小酥枣和晒枣,我知道这几个品种的名称我叫的并不对,只是幼时奶奶告诉我的,便是这三个名字。
“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半干”,奶奶经常谈起这两句俗话,故而在我的脑海里尤其深刻。
然而,我虽然说听话的紧,但馋瘾一上来,可是刹不住车的。眼看着小酥枣的枝丫上面,有两颗枣子日渐变大,初时还能忍住,后来实在手有些痒。便下定决心,两天不去东院,第三天去的时候,终于忍耐不住了,不知道眼睛有没有发绿,一狠心便摘取了下来。
开心地跑到厨房洗了洗,张口一嚼,居然全无甜味。
那种失落,无以言表。
待到周六的时候,初一的二哥放学回来,发现长得最大的小酥枣没了,便问我说,谁干的。我慌忙摇头,说不知道。我好几天没来东院了。
心虚地赶快回到家,把兜里刚摘下的枣洗了洗,咬一口尝尝,仍旧不甜。
再次失落。
怀着悲壮的心情,每天直愣愣地盯着几棵树上的枣,心里常犯嘀咕,为何还不变红呢?不是说七月十五枣红圈吗?都七月十八了啊。
痛苦的熬到了八月初,部分小酥枣开始染上了红色。这时一吃,哇,脆甜脆甜的。
拿竹竿敲下来最红最大的小酥枣,一抓一把,满足感大盛。
吃起来一会一个,明明是满满的一兜,仍撑不过十分钟便尽数品尝完了。
是的,品尝,一直吃到打嗝,仍说要吃。
傍晚不情愿的回到屋里,连三赶四地做完作业。躺进被窝,想着明天放学能吃几颗。
故乡的鲜枣枣子可奇怪的紧,一说红起来,便像着了染色布一般,一发而不可收。到了第二天、第三天,几棵老树的身上,挂满了日渐鲜红的各种型号的枣。
酥枣树上的红枣,能够得着的已吃光了。因其天生树枝较细,我至多爬到树干,便放过了那些伸到瓦砾上的成果。
我的魔爪,开始往大岭枣身上延伸。这棵大岭枣已有50
余年高龄,树干超粗,我顺着树干往上爬,以胳膊为原点,见着就摘,在衣服上胡乱一抹,就填进嘴里。
大岭枣个大,我并吃不了几颗,便开始打嗝。并且其味道并不脆,比小酥枣差很多,所以哥哥们过星期回来,能吃到的最多的便是大岭枣。
谈起另外一颗晒枣,其产量着实让人不敢恭维。零零星星的看着一颗,可是它长的实在的太高了,我把两根竹竿绑一起,仍旧够不着。
故乡的鲜枣爬树吧,目测一下,爬到上面的时候,会累的吃不下的。然而绕着这棵树一圈就能发现,其隐藏能力实在厉害,在比较低的地方,会聚集着一大批红枣。乐开了花的我,举起竹竿就过去了,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那年的遗憾
转眼,小学时光结束了。家里的兄弟姐妹渐长大,二哥也要结婚了。
由于家里的父母经常吵架,我的心灵早已蒙上了黑暗的影子。此刻,再也没有曾经的天真快乐、嬉戏打闹,我开始沉默寡语,阴沉着脸庞,见到熟人低头躲一边,老师提问再也不去积极回答。
与我交好的同桌们,总结我的习惯时说,爱写。
是的,我的话不在用嘴巴说了,笔和纸代替了我的口头表达能力。于是,我整个小学时代并不太擅长的语文,在初中时候突飞猛进。
初二,秋末,周六放学回家。
为了翻宅院墙,给二哥盖新房,老院自然是保不住了。待我回到家时,几棵枣树已经躺在一边。
骑着自行车,望着空落落的院子,这次,我开始真正体味到失落的味道。
老爹看了我一眼,说,新盖的屋子大,枣树碍事,就砍掉了。
我没回答。
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
从唯心主义世界观来说,那几棵树,可算作我的朋友了吧,只知道给予的朋友,陪我一起玩到大从不诉苦的朋友,无论我怎么放肆都会原谅我的朋友。
其实购买鲜枣的习惯,要从大学开始。号称华北殷都皇家理工大学十里铺美食街的小商贩边,我经常去买些清脆而一点都不甜能吃出黄瓜味的枣。
于是,我又TM开始失落了。
怎么会这样,尼玛不是说自己家树上的枣吗,你们的枣是在杨树上嫁接而来的吗?
总而言之,整个大学期间,我没有吃过一次像样的枣。
故乡的鲜枣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二那年的中秋节,我去干妈家里,发现了一处足以让我落泪的东西——小酥枣树!他们家新长成了一课小酥枣树!
好多年没有吃到过那么甜的枣了。
像个小孩一样,我爬到干妈家楼上,摘了满满一兜枣,下来冲洗一遍,迫不及待的塞进嘴里。
没有到饭点的时候,我已吃光了兜里的枣。想再去摘,又不好意思。
干妈看到我的神情,噗嗤一声笑了,递给我根竹竿,说想吃就去打吧!
记得后来几乎打光了那棵树上的所有够得着的枣子。
干妈没骂我,也没问为什么,我也没说,只是低头吃着。坐在板凳上,任干妈慈祥地抚摸我的头发。
好多年没有和干妈这么亲近了吧,因为我早已是个大人。
但见了枣子,便能立即把我拽回去,拽到那个可以让我任意妄为的年龄。
故乡的鲜枣离开安阳后,中秋再也没有时间回家。
我也再未吃到过那种枣。
在郑州的小路边,我看到商贩热情的夸赞自己枣子的时候,都是习惯性得往前凑凑。
商贩为了多揽生意,大多时候是让我拿颗尝尝。
我拿一颗塞进嘴里,慢慢咀嚼。
商贩问:“甜不甜,好吃吗”?
虽然心里会说不甜,但我嘴上会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