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
威廉经常给我推荐“好书”,我也知道以他的眼光,那些书必然不错,可是我逐渐很少重视起来,一方面实在是懒,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好书”都对我的胃口,因为威廉推荐的大都以男性的眼光为评判,可我更喜欢品味“女子”的情怀,如听歌,也倾向于女子的声线。他看的书,对我来说太“硬”了;即便像张承志《北方的河》,也因他浓烈的汉子气而终束之高阁。
今天却有个意外的收获。我和威廉在书城四楼的一排书架前浏览,他随手抽出一本连书脊都露出来的书,跟我说这就是他跟我提过的安意如的成名作,《人生若只如初见》。我隐约记得许久以前,他提过,说翻过几页觉得里头的文字很合我的气质。我看了一眼这本装订特别的书,既不讨厌,今天便就是它了。我带它去书吧点了东西,威廉去他的纸中城邦。
不想,只读了序,就喜欢得不得了,短信让威廉收了它。 单从她品词的角度而言,她和我是一样的。换做我,如果有充足的时间,也愿意在南方的小城里独自与千百年前的女人们对话,为她们说点好话,到天光寥落,也趴在窗台上抽一支烟,看看这千秋不变的风景,多少初心终不见。
曾经有个朋友说只有女人才懂女人,只有女人会欣赏女人,那时我便觉得除了欣赏,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女人,内心都是一样值得怜悯的,恰巧安意如也这样说,她说在她的书里武媚娘和陈阿娇是一样的,江彩萍和杨玉环是一样的,班婕妤和王昭君是一样的…… 没有争斗,没有输赢,无分对错,等着意中人的暮然回首青眼相加,期待被人爱,被人怜惜,这是人软弱固执的宿命。
她直接得就像她的书脊,都不屑包上封皮。在她的眼里,再怎样的男人,争的,不过是金钱与女人,女人的沉沦也不过是各取所需,而这,也不过“世事”如此,谁都别认真。 无需问“此一生,与谁初见”,那个让你初心萌动的人,或早消失于尘世的烟波浩渺,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有些事早就画上了句号罢了。
书上的故事是这样写的,但于我及身边的很多朋友而言,似乎并没有因为错过某个人而遗憾终生,要么遇见他,便定了一生;要么遇见另一个他,也定了一生,谁还没个几许无奈或碰见过几个人渣。跟谁过谁就是最好的,这是现代社会的便捷和开放对人类心理最大的关怀。即便容颜老,即便韶华贱,委屈了(liao),也在夜半无人私语时,念起初见的时光,一切都变的明媚了。如初见,这是爱得以延续的灵魂,它在百年前由一个人的口讲出,却了然是从千年的光阴里徜徉而来,略过众生身畔,笑他/她终不误,笑他/她终误了(liao)。
何以古人及大多数人的眼里“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是一句哀叹呢?难道以我们的智慧还不明白没人躲得了人间烟火?谁不需要生活呢?想起《美丽心灵》,男主角患上了精神分裂,女主角不离不弃在他左右,朋友阿苏问她:“你怎么样,还撑得住吗?” 她想了一想,说:“有的时候我会对上帝和约翰(男主角)感到愤怒,但当注视着他,把他想成我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时,渐渐的他就变了,变成我所深爱的人,而我也变成深爱他的人,虽然不常发生,但也足够了。” 这就是初心的力量,这就够了。它不仅是一句哀叹,也是生活的智慧,是生活走下去的勇气。
很多人活的太理性,太现实,硬生生放弃能够救赎他/她的她/他,徒添遗憾。其实我们妥协了,又得到了什么呢?闭上眼,清空大脑,感受自己的四肢身体能动,并不曾因富贵荣华而舒适,也不因清贫寻常而疼痛,还在乎小心什么呢?在不危害社会安全的情况下,“我喜欢”永远是一个很有分量的理由,胜过一切理性分析的结果。
其实,一切你都给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