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片有约】推荐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
前段时间,闺蜜推荐了这部纪录片。说是在豆瓣上评分很高。虽然已经开始了十八线主播的直播生活,但是一个多小时的放松时间还是有的,因此每天十二点开始泡脚的时候就投放到电视上开始观看。
起初,当然是处于对书籍的好奇,想探究纪录片的讲述方式。《但是还有书籍》以书为题材,力图在阅读多样化、碎片化的当下,记录这个时代形形色色的爱书之人,捕捉和书有关的那些精彩故事。希望以新鲜有趣的视角和故事,点燃观众对于书的热爱,为人们提供一份在快时代里的阅读指南。一集一个专题,讲述与书籍有关的专业人士的故事。一共五集,每集三个故事,原来不是关于书,二是与书有关的人的故事。书的故事,归根到底也是人的故事,作者的故事,编者的故事,读者的故事,传颂者的故事,批判者的故事。有网友评论说,人将情寄予书,书因识现于世。正是因为书籍给我们搭建了一个乌托邦,所以才如此痴迷于书海之中,创造有一个美丽新世界。
书籍始终有种力量,有其存在的意义。就像村上春树在《高墙与鸡蛋》所提及的一样,“我写小说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就是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上水面,沐浴光照,为了不让我们的灵魂被体制禁锢和贬损,所以始终投去光亮,敲响警钟,我坚信这才是故事的使命。”我确切地体会到书籍的力量,是在自己工作以后。每当郁结难舒时,喜欢随便拿起一本书阅读,在了解他认的故事,也在排解内心的郁闷。每当站在讲台上,和学生一起学习时,作者的谋篇布局,主人公的离奇遭遇,语言文字的润色修饰,都是我们学习的点滴。更是通过知识这把钥匙来打开心得知识大门。无论是谁,不论身居何处,不论多大年龄,重要的就是拥抱作者的故事,读他人的故事,解自己的忧愁。
第一集:《书海编舟记》
茫茫书海,编舟渡之。朱岳,后海出版社主编,助推马华作家原创文学作品,如,袁哲生《寂寞的游戏》。
俞国林,中华书局古籍编辑,重量级古籍挖掘者,如《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
范晔,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葡语系主任兼翻译,助力于完善翻译西葡语系作品,他说,要让译书成为买书的借口,如《万火归一》《百年孤独》。
总导演罗颖鸾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以外,还拥有无数个平行世界。我们希望以这个片子,记录这个时代形形色色的爱书人,捕捉和书有关的那些精彩故事,向编书者致敬,为爱书人点赞。
第二集:《二手书的奇幻漂流》
永日欹枕,知谁是伴,旧书重揭。
——宋·扬无咎
吴雅慧,旧香居的第二代掌舵人,旧香居,台湾旧书店,藏书多为绝版或珍本。在散发着油墨和泛黄的纸页中,有着无穷无尽的乐趣,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书籍是勾连未知世界的桥梁。如《国菓图鉴》。
陈晓维,藏书爱好者,收藏了两万余册旧书,喜欢鲁迅先生作品,沈从文书籍的专题收藏者,先后出版了三本书画,如《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集》,唐弢《晦庵书话》,沈从文《边城》,《买书记历》《好书之徒》。
lulu和蜗牛,乐开书店的店主,快闪移动书店,一对神仙眷侣,始终相信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倾诉着对书籍的热爱。
总导演罗颖鸾说,这集不仅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镜头,尤其是第三个移动书车的故事,在某时某地不经意出现,成为你生命中的一段小插曲,让你猛然想起——自己是不是很久没看书了?
我们要学会阅读,驱遣我们的想象力,欣赏文艺作品,获得精神所需。在《超脱》中这样说道:“我们要学会阅读,用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耕耘它,提高我们的自我意识,我们的信仰系统,我们都需要这样的技巧,用以抵御,用以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
第三集:《绘本中的奇妙世界》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三毛
蔡皋,著名绘本画家,曾创作了《海的女儿》《李尔王》《桃花源的故事》等绘画作品。
松居直,日本绘本大师,著有《什么叫图画书》《看图画书的眼睛》《图画书时代》等。
熊亮,中国知名原创绘本推广人,致力于绘本共读。
粲然,《骑鲸之旅》
总导演罗颖鸾说,我本人自诩是绘本爱好者,再具体一点的原因便是麦兜铁粉,希望有机会拍摄偶像——谢立文和麦家碧夫妇。我曾经专门开了一个网店,大V店,吸引我的就是大量的绘本图书,店主购买可以有优惠,至今还保留着这家小小的网店。
童书也是有力量的,它的力量并不是征服一个王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它的力量是:总在微小的事物上呈现它的魔法,就像孩子的心一样,被所有美好的事物润泽,这种魔法会支撑每个孩子去选择真正近乎心灵光明的那一条路。
著名电影大师伯格曼在回忆录《魔灯》中写到,人老了以后,回想一生,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最影响你一生的时光,不是中年的事业起伏,爱情得失,而是童年时的时光。回本就是艺术品,是每个孩子的秘密花园。
第四集:《设计师的纸上王国》
设计师们原来早已把隽永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通通锁在了那方寸之间。
——剧中台词
宁成春,三联出版社书籍设计师,形成了“三联”风格——低度灰。如《陈寅恪的最后203》《城记》。
何浩,独立书籍设计师,每一次设计,都视为对内容的再次写作,设计的能量,为书籍赋予艺术的价值。早期设计的摄影作品《徐冰版画》《感伤之旅》《堕乐园》,文学书籍《苦命天子》。
薄英,创立蟹羽出版社,只有他一人。通过赋予一本书的形态,色彩,气味,带来的是呼应感官的深度沟通和无穷想象。清代民国才女张充和的忠实粉丝,“一生爱好是天然”。
总导演罗颖鸾说,这一集讲的就是书籍设计师的故事,在这集里,并非要表达纸质书就是一种“政治正确”,而是让更多人了解,纸质书在记录和叙述功能之外,被赋予的其他内涵,美感和意义。
至此,终于明白了自己不喜欢电子书的原因,因为书籍的纸张,厚度,纹理,气味,油墨的想起,还有光线射在纸张上传达给人的信息远比电子书要来的多。这一集带领我们跳出书本身的内容,领略了书籍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书籍可以承载力透纸背的文字,也能够承载趣味纷呈的绘画。
第五集:《快时代阅读指南》
爱读书的人,都是孤独的,就像深海里的鲸,然而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我们彼此隔离。所以才会在看到美景和美丽事物时落泪,就像永远向着远方,没有尽头,也没有归途,只有漫漫长路,通向幸福天梯。
——网友
朱立伟,普通的图书编辑,喜欢读书,利用上下班一个多小时地铁上的时间,阅读了很多书籍。利用手机拍摄地忒上的读书人,《地铁上的读书人》。
小隐,B站知名读书up主,推荐书单,分享读书方法,被称为“移动的书单”。
杨早,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和写作,上下班路上,堵车时,进行创作录音,再进行转录,编辑成文字。
适度听取是有益处,如何在快时代里坚持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2019年一年,坚持每天下班的路上听书,在樊登读书上一年累计听了200本书,有的书甚至听好多遍,有的是喜欢的书,听了不过瘾,还要购买纸质书籍,再看一遍,珍藏。能够一直坚持阅读,是一种幸福。感谢这个特殊时期遇到了这部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