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闲话古诗词散文

重温《师说》

2022-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延平延微

这是一篇在我们念书期间的必背之文:《师说》。

这篇文章是韩愈借回答弟子李蟠的问题而作。他借回答问题之名,大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当时,韩愈在京城长安任国子监博士。国子监是掌管全国教育教学的机构,说白了就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那博士又是什么?那可不是现在我们理解的博士的概念,国子监博士其实是一个官职,是统管教育的官员。

大家想,韩愈在统管着全国的教育,当他发现当时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没人关心教育。上层社会的人根本看不起教书人,在士大夫阶层存在着不愿求师和“羞于为师”的观念。你说他急不急?

再说,唐朝当时的文坛很流行骈文。什么叫骈文?说白了,就相当于你印象中的“八股文”。固定格式,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也就是说主要注重的是用词用句的华丽,而不在乎文章的思想性。要说骈文如果你没印象的话,我说一篇,你绝对会想得起来。那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这篇可是号称当时骈文的“天花板”,也就是说,说到骈文,没有超过它的了。

韩愈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着急,他不是说骈文不能写,但不能只有骈文,而没有其它。

他是提倡“古文”的。古文就是提倡“文以载道”,文章应该用于宣传正能量。要求语言的新奇生动,创作要有真情实感。注重作家之修养,文章要树立本性。

韩愈的师说围绕“教师”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对教师的任务、作用、地位等各方面给予具体的说明并提出了圣者为师的观点,实际就是能者为师的观点,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