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 掌握这个底层逻辑,顺利从个人思考过渡到阅读体验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欢迎来到我的读写世界。
今天,想和你聊聊职场写作,分享我的思考和经验,主题是:
掌握职场写作的底层逻辑,做到由己及人,从个人思考过渡到用户阅读体验。
1
关于职场写作中的思考
职场写作,不是单纯通过写来发挥作用,而是通过思考来满足需求、创造价值。
想要高效搞定职场写作,掌握思考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
思考是有方式方法的,可以刻意练习。以下几种思考方法,供你参考。
01)系统思考。
就是以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来把握对象。
不只是就事论事,而是说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工作和业务,看清事物背后的结构以及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主动的建构、解构。
那为什么要进行系统思考呢?
就是为了转变单向思维,从全局来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清楚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以及影响的延迟。
02)多模型思维。
模型是经验的抽象集合,公式、定理、固定提法等,本质上都是一种模型。
想要理解真实情况,我们不只是需要模型,而是需要多模型。
建议养成这个意识,抛弃习惯经验,切换思考逻辑,从数据、信息、知识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掌握多个模型。
举几个例子:
分布模型,正态分布,追求平均、资源均等;幂律分布,平均值的优势消失,赢家通吃。我们据此来合理规划时间、精力、资源,控制风险。
在团队建设、项目组方面,参考夏普利模型,忽略资历、只看能力,看不可替代性。
网络模型,把事情、人群、问题看成网状结构,去找最多连接数的节点,因为这就是突破口。
深化职场写作中的思考,能够帮助你有效认识和阐述问题。

2
对此,我们还需要明确的是:
01)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言行,按照正确的方式来思考。
就像手机的系统一样,我们要学会经常更新系统。
对于一个问题、一个比较难的文稿或者项目,首先不要去想太难了没法儿弄,而是转换一下思路,去正面积极地去思考这个事儿,如何以终为始,如何把这个事儿办成,如何把这个稿写好?
02)经常审视、修订对事物、对业务的认识。
经常审视过往文稿中一些固定的说法用法,以及对于一些固有表述,看是不是需要迭代升级。
比如,企业简介/个人简介就是需要持续迭代升级的。
我们还可以举一反三,经常去迭代升级。
03)思考创造价值,而如何传达思考、体现思考,也是一个考验。
尤其是,如何以他人较为认可和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又是难上加难。
也就是说,如何从自我的思考很好地过渡到对方的阅读体验,如何想得好,写得好,而且还要表达得好。
抓手在于两点,一个是如何写,梳理思考的点,一个是文风的优化。

3
掌握职场写作底层逻辑
01)写作的难点,在于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
这就是写作的底层逻辑,就是写作的技术含量所在。
怎么把头脑中无数碎片化的想法收集汇总,并梳理成合适的文字线、文章稿?
就是要经常从网状、树状和线性的角度来思考和归纳。
想得好,写得好,最后只有表达得好,才实现了文章的闭环,毕竟职场写作不是写日记给自己看,最终是要给读者阅读甚至使用的。
这是职场写作的另外一个考验。
02)对于文字内容的传达,存在「知识的诅咒」现象。
「知识的诅咒」是什么?
就是当一个人掌握了一种知识,他就无法理解那种没有掌握这种知识的人他们是怎么想的。
举个例子:我们大家都有学车的经历,驾校的教练他教学员开车的时候,他自己已经掌握了驾驶的各种知识。
所以他无法想象初学者怎么连这么简单基础的一些操作都不会,一些简单的知识都不明白。
换到职场写作的情境,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受到,有些很熟悉的点,写得很清楚了,别人可能还不理解。
这个时候就要淡定,因为自己可能陷入了「知识的诅咒」,没有真正地去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03)如果遇见这种「知识的诅咒」,如何破?
单凭自己的认知吗?这个很难。
那怎么办?需要从读者那里获得反馈信号。
比如说我们在写稿的时候要有读者意识。
看看我们的目标受众是谁,是不是看得懂,是不是喜欢看。
因为写作就是在沟通,所以在写稿的时候要有明确的读者意识。
语言表述上,不要用模糊语言做缓冲。
模棱两可的语言,比如说几乎、比较、大概、一定程度上、某种意义上,这种词语都是不能够展现理性客观,反倒是像一种免责条款。
同时,表达也不要用力过度,非常、十分、特别,这些词本来是想去强调,但是反而可能会削弱了表达的力量。
又如,在表达的时候多用简单的名词、动词来打底,少用修饰词、形容词。
多去呈现有说服力的细节、数据,避免直白干涩的表述。
因为要有读者意识,那写出的文稿,会展现不同的风格,形成不同的文风。
要基于自己的思考,结合不同受众,积极尝试不同的文风。
以上分享,希望对你的职场写作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