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如何看高德地图的一键叫车功能

2019-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里乐曰

【今日问题】
高德地图推出了一键叫车功能,帮助用户同时呼叫各大网约车平台,有效的解决了用户痛点,在用户中的渗透率也日渐上升。

1,你是否用过高德地图的这一功能,如果没有,是否愿意使用?
2,如果你是滴滴出行的产品经理,你是会选择继续开放还是终止高德地图的这一接入行为?


【今日思考】
1,未使用过,愿意尝试。个人未下载滴滴APP,若在陌生环境有出行需求时,高德这一功能会更为方便快捷。

2,任何产品是否需要封建第三方介入,要因产品的特性和赢利点区别对待。

高德地图的产品特性是为用户提供位置信息和路线导航,用户使用场景多在陌生环境,用户需要了解目的地与起始点的距离以及行程方式,而后选择乘车路线。

当touchppoint到这一步时,若用户采纳打车方式,以往情景是关闭高德地图进入打车APP,现在是直接在高德地图完成此此操作。对于高德而已优化了用户体验,将出行任务更为连贯和便捷。

于滴滴而言,提高了用户流量并扩大了服务供应接口,虽然随减少了用户对滴滴APP的使用频率。身边情景:我们使用滴滴,一般是直接从微信打车而非通过APP(个人猜测,未核实实际数据)如若,不继续开放第三方接口,同类叫车APP的曝光度会高于滴滴。以此来看,开发接口是利大于弊。


以长远目光看待,这次高德叫车给人的感觉就类似淘宝,就是一个一站式的出行服务平台,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服务商可供乘客选择。而滴滴也由主变为客。

在高德叫车出现之前,网约车市场行业竞争相对没有那么大,高德把哥打车平台置于一起,将使得神州专车,曹操专车等,打车平台,有力冲击滴滴打车市场份额。

当用户习惯于高德地图提供的:位置查询——》打车的一系列连贯服务,高德以此基础开拓出行业务,将会与滴滴的赢利点产生冲突。在价格/优惠所差不多时,什么APP好用,易用,用户就选择留存哪个。

一个不成熟的例子:社交是用户不可或缺的日常活动,发生频率极高,而微信是社交龙头,用户接触频率高,以此能更好的衍生其他服务(方便,快捷)而支付宝想要触及社交领域却并不容易。对于高德和滴滴而言,倘若用户的出行习惯已经形成,在陌生环境,滴滴难以与高德抗衡,且高德所能提供的服务更多。

拓展阅读: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7246548257693067&wfr=spider&for=pc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4324597276975448&wfr=spider&for=pc

如果文章对你有价值,让你得到了一点小小的提升,请你关注作者,或者搜索微信公众号【新传小组长】,号内时常分享新闻传播的学习笔记以及新闻评论等内容。让他继续为你奋斗。如果你有疑问或建议,请留言告诉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