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读史,近代以来中国人要读的文章有哪些?
1
书单推荐--《中国精神读本》
本书收录了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一百多名政治家、文学家、革命家的代表作。我们用第一手的文字,显现人物的思想,还原历史的真实。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些作品都曾经影响时代,照耀过历史的天空。很多篇目至今仍是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
2
本书由王蒙(当代中国著名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主编,王绍光教授(政治学者,教授,上本推荐读物——《谣言》中也有他做序)为每篇撰写导读,历史浩瀚,虽然每篇文章的选择必是挂一漏万,但是也很大程度了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时代和中国精神的文章,有些我们耳熟能详,有些可能听说过但是没有读过,有些可能都没有听说过,与这些文章的邂逅,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也是灵魂和精神的激荡。
从第一手的文字,显现人物思想,还原历史真实,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些作品都曾经影响时代,照耀过历史的天空。很多篇目至今仍是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
3
好大的雾
我极力望去
不知道是黑暗来临前的阴霾
还是国人床头燃烧不绝的鸦片
天快黑了
我听见雾中有人窃窃私语
我看到一双双虎视眈眈凶狠的眼神
我看见海上的船络绎不绝
但是绝对带来的不是善意和热忱
神州呀神州
你顽强的躯干下,生命早已脆弱不堪
国人呀国人
请你们睁开眼,看看外面的世界
当你被世界甩开
你的沉沦也就在眼前
读林则徐-《密陈办理禁烟不能歇手片》
林则徐,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大清还有最后一口气时,敏锐的看到鸦片和海上来的客人将给中国带来的重击,如果他能看到“天朝上国”的荣光终结,中国人陷入百年黑暗,又会是如何的心痛和悲伤。
林则徐那句千古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写于他被贬新疆之后,但是其实这句话是他一生的座右铭,常不去口,在《密陈办理禁烟不能歇手片》也有写道“然苟有裨国家,虽顶踵捐糜,亦不敢自惜”。无论年少有志还是壮年报国,无论高官显赫还是凄然贬谪,他始终将家国社稷放在首位,荣辱死生抛之脑后。在大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悲壮的家国情况和时代远见,实在是令人动容!
1839年6月,经道光帝同意,林则徐在虎门等地公开销烟。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7月5日,英军占领浙江定海;8月9日,英舰驶抵天津大沽口,直接威胁京城安全。面对强敌紧逼,道光皇帝惊慌失措、出尔反尔,派直隶总督琦善南下广州,接替林则徐与英军进行谈判。9月24日,林则徐发出四件奏折,包括《密陈办理禁烟不能歇手片》。面对道光帝的严词斥责,他不得不自请“从重治罪”,然而出于“每念一身之获咎犹小,而国体之攸关甚大”,他坚持禁烟主张,力驳“禁烟招战”论,并大谈制船炮建海防的重要性。十天后,他遭革职查办;后被发配新疆伊犁。
本片奏折上奏与虎门销烟之后,英国从海上入侵而来之际。肯定了禁烟的显著效果和意义,分析了英军海上入侵是色厉内荏,不得国际社会支持,海防以逸待劳,并非不可战胜。更有见识的是主张通过外贸收益武装海防,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以通夷之银量为防夷之用,颇有远见。
4
习惯了
却不知道为什么
人啊
总是浑浑噩噩
就像钟盘上的针
一次次重复着去日苦多
我们试着去明白更多
不明白的事也就越来越多
可是
这才是有趣的生活
去问为什么
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要这样生活
这才是有意思的新生活
读胡适-《新生活——为《新生活》第一期做的》
人同畜生的分别,就在这个“为什么”上。你到万牲园里去看那白熊一天到晚摆来摆去不肯歇,那就是没有意思的生活。我们做了人,应该不要学那些畜生的生活。畜生的生活只是糊涂,只是胡混,只是不晓得自己为什么如此做。一个人做的事应该件件事回得出一个“为什么”。
我为什么要干这个?为什么不干那个?回答得出,方才可算是一个人的生活。
我们希望中国人都能做这种有意思的新生活。其实这种新生活并不十分难,只消时时刻刻问自己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就可以渐渐地做到我们所说的新生活了。
胡适-《新生活——为《新生活》第一期做的》
胡适这篇文章很有意思,也很有趣。
1919年8月,北京大学出版部主任李辛白创办了《新生活》,这个面向社会大众的刊物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派阐释新文化与新生活关系的重要媒体。筹办刊物时,李辛白找到胡适,对他说:“你们办的报是为大学中学的学生看的,你们说的话是老百姓看不懂的。我现在要办个报给老百姓看,名字就叫作《新生活》。今天来找你,是要你给我的报做一篇短文章。”胡适交出的就是这篇文章,发表在1919年8月24日出版的《新生活》第1期首页上。为了写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起草此文颇费周章,胡适“删了又删,改了又改”。
作为一篇给老百姓看的文章,通俗易懂的说明了什么叫新生活,文字浅显但生动有趣,很有启蒙性质,并且其中观点放到如今,也有一点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