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作•遇见

写作

2018-06-09  本文已影响10人  困知勉行的小猪

今天是“每日写作50字”活动第一天。

我想谈谈自己对写作的认识。

小时候,常常为作文发愁。

总觉得没什么可写。

非常羡慕写起来就收不住笔的人。

心想:他们脑子怎么有那么多东西?

再看他们的文章。

一连串华丽的辞藻、美丽的修辞。

我一下自卑起来。

那些词汇和修辞手法,我怎么不会用呢?

自己的作文水平实在太低了。

于是,我畏惧下笔,怕被别人比下去。

每当某个同学的作文,被当成范文在课堂上朗读时,我是多么羡慕!

为了提高学生整体“写作能力”,

老师传授我们“法宝”——写作时每段怎么开头和结尾,甚至该用什么词、什么话。

比如:形容人急切地赶过去,可以用“三步并作两步”;写老师,就要用“园丁”、“蜡烛”。

这种程式化的生搬硬套,限制了我对写作的理解,也限制了我对生活的想象。

我曾一度以为,写作就要像老师交的那样。否则就是胡写、乱写。就是不守规矩,冒天下之大不韪。

这是非常可怕的观念。

它像牢不可破的囚笼,把我的思维牢牢框住,不让我探索未知天地。

我错误地以为,写作必须要有完整的结构、准确的用词。

于是,每次下笔,都带着沉重的思想包袱。

完成任务一样的写,毫无乐趣。

后来,我渐渐认识到,写作不需完整的结构,不需写满多少字,不需辞藻华丽,不需语言准确。

写作不是完成任务,而是生命的需要。

写作只有一个要求——真诚。

面对自己,摘下面具。

让此刻的思想情感涌现出来。

涌现而不加以限制,写下什么就是什么。

不考虑句式和用词,不回看,不做修改,一气呵成。

比如此刻,我随手写到:

大周末,外面却灰蒙蒙的,太阳不知躲到哪里发呆去了。窗外马路上的车滴滴作响,夹杂着行人的叫喊声、孩子的欢笑声。只有小鸟的叫声最悦耳动听。我也想飞过去,和它们一起叫。但舍不得手中的手机。

刚才,我写的是什么?

只是沿着思绪写下去,没有限制,更没做改动。

现在回看,似乎又有点说不出的感觉。

它是真诚的,是我那一刻的第一念,而那一念最宝贵。

希望大家也能抓住自己的第一念。

记得还有一次,我与一个朋友用微信聊天。

她说自己害怕写作,因为文笔不好。

我就聊她喜欢的旅游。

她顿时来了兴趣,变了一个人似的。

她谈到当地的秀丽山川、风土人情、自己当时的心情。

我感受到,她的思绪如奔腾的江水源源不断。

我们聊了近两个小时。

之后,我用五分钟把她聊天的文字编辑一下,发给她。对她说:看吧,这就是你的文章。她惊讶不已!

所以,不难下笔,也不愁没有可写。

只要不用框框限制自己,把笔交给思绪,让它带着你神游,让你的文字不自觉流淌出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