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素如简 人淡如菊 ——我眼里的小晖老师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小晖老师曾经是我的同事,因为工作调动我们已经不在一起共事了。但我们常有联系,她的点滴进步也会引发我对她的祝贺及祝福。日前,她获得了大市级的基本功比赛奖,文章发表在了国家级的刊物上。一直努力、坚持向上,是她给我留下的深深印象。
图片采自网络,侵删!早晨,停车场,人流、车流,始终是忙碌的景象。
我关上车门向校门口走,却见小晖躬着身子在绿化带前不知忙些什么。
第二天的早晨,我和她的车子依然相邻而停,但她已从绿化带那边回过来。我终究忍不住想要了解个究竟,她手中握着袋子不好意思地说:“我看那边有只流浪猫每天在那里转悠,正好家里也养着猫呢,给它分一些粮食。”
原来如此!
这样的举动发生在小晖的身上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她就是那样善良的女孩,无论工作、生活,无论待人、处事,她始终的“真、善、美”,让我时时感怀。
小晖是2009年大专毕业后考入我校的。作为艺术组的一员,7月还没正式开始上班,就一同参与我们暑假合唱队的训练了。那段时间,她每天早晨到校后先打开音乐教室的门,泡好开水,然后和学校司机接学校校友、旅美华侨、声乐教授沈老先生。小晖的钢琴演奏水平很棒,因此在排练过程中她积极地承担伴奏的角色,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协助沈教授对学生的指导。排练持续了两周时间,她踏踏实实地努力了下来。
随着新学期即将开始,学校培训中心的两位老教师都要退休了。因为人手不够,校领导希望小晖能协助做培训处的一些事务性工作,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于是,除了担任音乐课教学及副班主任,她还要配合完成培训处招生的统计、班级人数的核对与整理、资料的发放等工作。有同事不解: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居然能静静心心地做好这些繁杂的工作?她却很自然地说:“我觉得没什么啊,做什么都是工作,而且也可以锻炼自己。”培训处的老师双休日是要到校值班的,学校便安排她可以在星期三上午休息半天。她却总记不住这样的安排,觉得自己还年轻,多干点是应该的。
2010年暑假,随着培训中心人员的调整,小晖成为了一个“完整”的音乐教师。那个时候,适逢学校鼓号队队员满届换人,又要开始大循环训练的我非常希望有一位青年教师能与我并肩战斗,于是,我想到了小晖。没想到她又是一口答应:“没关系,谢谢您给我学习、锻炼的机会。”她还表示,虽然自己学的是音乐,但鼓号队演奏之前没有接触过,有不懂的地方要多多请教我。小晖的坦诚、质朴让我深深感动。就这样,我们从选队员开始,利用早晨7:15-7:45的时间,分批组织培训:大鼓大镲、小鼓小镲,以及小号队员。辛苦自不必说,但可爱的孩子们的努力让我们始终充满活力。小晖的体质其实不大好,身体较瘦弱,但她有韧劲,没有“骄娇二气”。渐渐地,队伍成型了,她又做好每周一早上升旗仪式前的半小时训练,并一直坚持。
老师们看小晖,用很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对她的喜爱:“这个姑娘,好的!”孩子们看小晖老师,纸条上的文字润湿了她的心田:“老师,我们毕业升初中以后,你能不能来中学里教我们啊?”
小晖是一个安静的女孩,平日里除了备课、上课便喜欢看书、弹钢琴。她读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感悟到的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雅致的襟怀及认知;她读《大江健三郎·小泽征尔对话录》,被大文豪大艺术家对事业的赤忱、对人生的严肃和对艺术的热爱而感动;她读吴非的《致青年教师》,从中寻找自己作为青年教师存在的差距……
小晖是一个勤勉的女孩。上岗以来,不管做什么,她始终认认真真、积极进取。每个学期,我都有幸学习到她的备课,厚厚实实,里面有她查阅资料、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特点后精心备好的教案和详细的教学反思,一笔一划里,透着她对学生的尽责和爱。第一次听小晖上音乐课,就发现她不简单:导入巧妙、衔接自然、教态大方,稳重之中带有一点活泼与可爱。在之后的教研组研讨课、青年教师展示课、去民工子弟学校送课、为澳大利亚老师来校上观摩课等活动中,小晖一次次接受锻炼机会,一次次锤炼教学基本功,她越发地成熟了。
小晖是一个有爱心的女孩。她感恩学校给她的任何机会,无论是协助性的工作,还是外出学习、培训,都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我们感受到了她谦恭的情怀。学校给每一个新教师都会找一个指导老师,小晖一直感谢师傅娟老师对她的帮助和培养,于是我们常能看见她主动请教的身影,积蓄着成长的力量。她不仅深爱着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还悄悄捐助了一位贫困学生。要不是对方写信来感谢这位好心的女孩,老师们永远都无法知道小晖的大爱之举。
校优秀副班主任、校感动年度人物、市优秀见习教师、市团员青年标兵等荣誉的获得是对小晖的褒奖。她却依旧淡淡地、不事张扬地向着前方,努力前行。
祝福亲爱的小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