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请谅解:今年我就不往家里寄樱桃了”,女儿的一封信让人警醒
互相取暖这样的事,说到底,也要双方都有温度才行。
妈妈:
偶然翻看您娘家那边的家庭微信群最近几天的聊天才知道:大家对我今年不往家里寄樱桃有这么大的意见。
我看到那些常年疏于来往的七大姑八大姨一句句调侃:
“本来还以为今年还能吃上表婶女儿从产地寄来的樱桃呢!”
“不是说在外面混得挺好的嘛,今年水果一涨价就……”
她们毫不顾及我和我妈妈的感受,因为她们已经习惯了我长期以来的潜水状态和我妈妈的“不会生气”。
这些我都不在乎。
这么多年来,我一个人在外省求学就业成家生子,我的每一桩人生大事,她们以路途遥远不方便为由,从不曾给予我任何形式的祝贺。
在我心里,她们早就是一群顶着亲戚名分的陌生人而已了。
互相取暖这样的事,说到底,也要双方都有温度才行。
令我掉下眼泪的,是您的一句回复:“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管不了啦,等咱们这儿樱桃上市了,我买给你们吃。”
妈妈,今年水果再贵,可据我所知:这些亲戚没有一家是吃不起一次两次樱桃的。 您和爸爸每月都是靠退休金过活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去讨好别人呢?
爸爸有几次也在电话里朝我唉声叹气:
“不知道你妈这个人,怎么越上年纪越分不清里外了。 但凡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非得挨家挨户把她娘家亲戚都送个遍才行。”
也正是因为今年过年在家时,听到爸爸无意中谈起往年我寄回家的樱桃,他能吃上的其实没几个,都被您分送给其他人了。这才促使我决定今年不再往家里寄樱桃了。
我还想告诉爸爸:妈妈这样做,是因为她是讨好型人格的人,而且这曾一度影响了我对人生的判断。
01.
妈妈,童年时代留在我心里最深的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你对你所谓的那些朋友那么好,你和其中任何一个的关系却都不会太长久?
我记得您曾经有一个姓周的女同事。
有一段时间,她下夜班后常常来我家休息。 您就毫无怨言地熬到半夜为她等门。她说肚子饿,您就忙不迭地炒蛋炒饭给她吃。
她“吧唧”着嘴,吃得那么香甜和理直气壮。
可是有一次,您和爸爸都有事情要出门,当天回不了家。正好那个阿姨那一天休息,您就拜托她放学来接我,给我做顿晚饭吃。
我等到天黑她也没有出现。那时候没有手机之类的移动通讯工具,我根本联系不到你们。 我就蹲在校门口哭,后来还是值班女老师把我领回家住了一晚。
爸爸很生气,要您不要再和这样的人来往了。
您却说“算了算了,人家可能打牌去了,忘了。”
后来,你们到底是慢慢走远了,最后再也不相往来。
就像这样,您结交的人,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来来往往,一片嘈杂,没有留下任何温情的回忆。
但小时候的我没有能力去分析这背后的原因。 我也一直以为人就应该这样去委屈自己,讨好别人。
直到我念了大学,一度因为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痛苦得想要自杀。我才领悟到:这里面一定有什么是不对的。
02.
别人记忆里的大学是怎样的美好,我不得而知。
对我而言,大学,尤其是大一那段时光,简直就是一个炼狱的过程。
我费劲心力讨好其他的同学。
周末早晨,她们懒得起床打热水。我就一次拎两把水壶,在宿舍和开水房之间来回走了八趟,将每个人的水壶都灌得满满的。
一个女孩告诉我,她在北京念大学的高中同学要来学校看她,可那会儿都没有手机,她的同学也分不清东南西北,不知道会从哪个校门进来。
她问我可不可以替她守着一个门,看到一个穿黑大衣拎行李箱的女生就去问问。
到了约定的那一天,我早早跑到教学楼,挑了一个正对那扇校门的教室,临窗坐下,眼不错珠地盯着校门口来来往往的行人。
我错过了午饭时间,饥肠辘辘回到宿舍,里面早已经一片欢声笑语。
原来那个女孩已经接到她的高中好朋友很长时间了。
见到我进来,女孩也只轻描淡写地说:“哎呀! 她早从另一个门进来了,我忘了去告诉你一声啦!”
我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可还是笑着说:“没关系,没关系,接到了就好。”
……
可是,她们没有人真正喜欢我。
有一次在热气腾腾,水汽弥漫的澡堂里,我无意中听到两个同宿舍的女生议论:
“那个XXX不是脑子有毛病吧?是不是受虐狂?谁跟前她都贴上去?”
“对啊,不过这样也好,反正她自愿的,咱们宿舍里都不用排值日了,她都承包了。 嘻嘻嘻……”
我呆呆站在水龙头下,渐渐分不清顺着脸颊流下来的是泪水还是自来水。
这番话像当头棒喝,令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
我发现了自己的扭曲和压抑,我发现别人根本对我没有半点尊重和喜爱。
可是,我找不到改变这个局面的办法。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我没有其他的人际交往模版可供参考。
妈妈,你知道吗?在最痛苦的那段时间,我好几次站在宿舍楼的楼顶上,想要纵身一跃,一了百了。
03.
幸运的是,我一想到摔下去会面目全非,血肉模糊,未免太疼也太难看,终究没有勇气走出那一步。
既然做不到改变,那就远离吧。眼睛看不到的,心灵就不会有所感应。
我把从前用来讨好别人的时间,都泡在了图书馆里,感谢自己当时的选择,是书籍令我获得了新生。
我看了大量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才慢慢知道:妈妈,我和您都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对别人的感受过度敏感;
不敢拒绝别人;
容忍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对自己指指点点,即便内心不舒服也绝不做出任何反抗。
可是,对他人的一味迁就和忍让是换不来别人的尊重和爱慕的,也会引发各种人际痛苦。
从那时开始,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我要挣脱这种“讨好型人格”的绑架。
后来,我在一档名叫《奇葩说》的综艺节目上,听到了那个和我同龄的天才少女作家蒋方舟的一段讲述。
这个7岁开始写作,9岁出版第一本散文集,19岁被清华破格录取的天之骄女,也曾因为讨好型人格,希望获得所有人的喜欢,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敢反抗任何事,活得委屈又不快乐。
都说世间没有感同身受这一回事。可是她的分享深深触动了我。
我庆幸自己反省和改变的都不算太迟。
04.
妈妈,当时看完您在微信群里的回复,我很快写了这样一条:
“各位,我一直潜水不代表我就没有感受。 你们的这些话令我觉得可笑。 从来没有过人情往来,从未对我嘘寒问暖的人,有什么立场和资格找我要樱桃吃? 我爸妈每月就拿点退休金,又凭什么要买樱桃给你们吃?”
您看到后,气得立马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她们就是开玩笑的。你快去道歉!亲戚朋友都被你得罪光了!”
妈妈,这一次,我不会去道歉了。
您知道要成长为这样一个敢拒绝别人无理要求的我,女儿走了多远多艰辛的一条路吗?
我没有能力也不愿去改变您,但是我至少可以改变我自己。
我依然爱着您和爸爸,同时,我也下定决心:要用更健全的人格,去引领和呵护我自己的孩子们的茁壮成长。
从我的亲身经历,我完全赞同杰出教育家马卡连克的观点:
“父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无形中都会影响儿童。”
我想要成为他们童年时代里的一个正面和积极的影响。
爱不会停止,但是讨好型人格所带来的伤害,到我这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