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诗集《我写下的都是卑微的事物》:挨着微茫之光前行的诗人
思衣谷
刘老师是出名的诗人,对诗歌有非常高雅的审美和专业性。他自己出版的诗集不多,但也是非常有质量的佳作。他乃秉承的是慢工出细活的诗歌匠人精神,终也于时隔30年后他才出版了这本《我写下的都是卑微的事物》。
在这本诗集中,笔者尤为喜欢刘春老师在诗集封底的那首《自白书》。是的,这首自白诗是与他另外一本诗集《另一场雨》中的那首《与自己书》都是非常体现诗人的自我宣言之骨气,只不过《与自己书》就写出诗人安身立命之本,有着浓缩诗人对诗歌的三观的概括,而《自白书》则是更偏向于诗人的人生观的看法,那么他对自己的人生是如何看待的呢?诗人就是用诗化的语言,说到自己甘愿做“太阳背后的煤粒”然后“骄傲于小和偏僻”,然后“我自己发光,照自己认定的方向”。说实在,刘老师一直是偏安一隅于桂林,在外人看来那是一个小和偏僻地方,但诗人就像人类赖与生存的煤粒,不管身处何在,他于是都会滂湃发光,不为别人个体发光,只为追求自己的诗歌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事情而发光。
这个诗集是分为三个专辑,分别是涉及诗人的生活与自然、故乡与亲人、冥想与反思。此诗集是诗人迄今为止最为满意的一本,于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诗人那种以匠人精神去犹如雕琢塑像一样去创造的每一首诗歌,如此之诗歌自然是高度凝练,精辟,准确,生动鲜活并且富含深意的。是的,作为一个诗人,是应该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于是这本刘春老师三十年(1994-2023年)的诗歌精选集,无疑就是作为荣获首届华文青年诗人奖的他的有力代表作了。
在第一辑的“微茫之光”,写到诗人的生活与自然方面。非常有张力和生命力的诗歌当数第一首《微茫之光》了。现代人很是会说,真想不明白都21世纪了,还有人会写那些没有任何用的诗歌。但诗人却不以为然,因为在诗歌面前,诗人是无功利心的,而诗歌本人就是无功利心的,只有一种如诗人那种追求微茫之光的心,感受大自然和岁月静好之心就足矣。这种心是“我一无所获,也一无所求”,这就响亮地回答了诗歌无用但还会写的原因,因为这是人类之为人类的初心,是人类最初向大自然发出的交流之声,诗人自然是代表人类最敏感灵魂之存在。于是,在这首诗歌的诗人就会行吟道“这时太阳光从树顶倾斜下来,散在草丛上,像一块布”“看着细草上的小水珠,在风中摇晃……”也自然感叹道:“仿佛一生只为这微茫之光挨着”诗人将自己融合大自然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其说诗人创作出来的是一首诗歌,倒不如说,这种的诗歌是有生命力的,这种诗歌是与大自然共同生长的某种植物或者某种自然现象更为妥当。
此外,在诗歌《在所有的时光中》,我们就读到了诗人对阅读之喜爱。如诗云:“在凌晨我有时会读完一整本书,有时只能阅读其中几句……文字缝隙中阳光和清风长势喜人,万物的面孔逐渐清晰”。这就像周作人翻译日本著名诗人石川啄木的那首诗歌《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如道:“买新书来读的夜半,这个快乐也是长久的不能忘记。”这都体现了诗人和石川啄木都十分钟情于阅读,在阅读中会找到快乐的。而与石川啄木不同的是,刘诗人在阅读中不只会沉浸其中,也会抽身而出,于是他就说到了“阳光和清风长势喜人,万物的面孔逐渐清晰”这就是体现诗人“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入世精神,于是在阅读之余,他会在床边呆坐,去思考阅读以外的东西,去感受真实世界的阳光、清风、面孔。于是这首诗也是为什么收入诗人的生活与自然方面的原因了。因为在所有的时光中,我们既要阅读,也做拥抱现实生活,感受真实的阳光、清风、面孔。
而在与此诗集同书名的《我写下的都是卑微的事物》,笔者读到的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对求助者——一位老人表现出的无奈,无力和悲悯。作为新闻工作者,最为难过的莫过于看到一些不公平的遭遇的人群而无法为他们伸张正义。这种难过在诗人的诗歌就以:“冬天最后的一滴雪,从眼角流淌出来”写出来了。为什么说是雪而不是液体的泪珠呢?那是因为诗人对质朴老老人的纯洁的表达,就如雪一样洁白。另外这种大家都对老人的求助都表现出的无助感和苍白感,往往以固态的冰冷的雪的意象,往往比液体的泪珠更给升华了冰冷的难过之情,以及苍白无助之情的程度。是的,这些事儿是诗人日常遇到过的最为平凡之事了,但诗人就以平实的现实主义的笔调就勾勒了卑微之事并不卑微的情况。无疑,这是一首百无一用的抒写卑微之事的诗歌,但当诗人写出来之后就一点不卑微了,因为大家都是知道这事儿了。展现诗人的博爱,以及普度众生的悲怀之情。
第二辑的“风吹歧路”,这是写到了故乡与亲人。这里最为喜欢的就是那首《风吹歧路》了,喜欢诗人鲜活的想象力和精辟的语言,如诗人诗云:“跟一条溪流呼朋唤友,和苦阑树称兄道弟”“村子是一堆堆行囊,被羊肠小道拴在地上”“蒲公英般,散落四方”这些真情优美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也对游子那种离井别乡的离别的乡愁情绪,体现得尽善尽美。而诗人还用了溪流、苦阑树这些广西所特有的植物的意象来入诗,无疑是非常体现出了当地广西的风物文化和风土人情。那个诗人不爱家乡,那个诗人不有乡愁?这首诗歌就是刘诗人的情深款款的乡愁了。另外在《故乡花草》我们也更为详尽地读到了关于广西的风物,都是承载诗人对家乡的爱。
而写到自己的亲人。如父亲是诗人写伤感之诗的重要来源,也是诗人那些情感升华到极致的表诗歌。这里作者没有任何用浮华而矫情之词去纪念自己父亲而入诗,而是通过自己与父亲生活的点点滴滴而纪念之,如在《白切鸡》就写到了一个谦卑的父亲对孩子们的无尽爱,也表现了诗人对先父的无限思念,如“每一场所,都有他们的气息”正如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里的台词:“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是的,诗人的父亲将永永远铭记在诗人的内心最深处,继续鼓励这他前进,再前进。当然这一辑也写到了病中的母亲,以及其他乡村父老的诗歌。这些都是体现了诗人与母亲无限的母子间的深切之爱,以及乡村父老的敬意和关心。
第三辑的“各得其所”就写到了冥想与反思,这里写到了一些对文化名人的追悼和纪念之诗,如《灯心草》就是纪念中国当代思想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顾准。当然顾准也是个诗人,刘诗人对顾诗人的欣赏,是在于顾准的诗篇“传递了爱和赞美,但还远远不够”。也写到了《一个人的一生》来纪念诗人,翻译家穆旦。刘诗人引用了穆旦的诗句:“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作为对穆旦的无限追思,这是诗人与诗人间最为心灵契合的诗之交流,超越了生与死,时与空。当然,之外作者也写了《卡夫卡》《T.S.艾略特》《艾兹拉庞德》,体现了诗人对外国作家诗人的敬仰。
或许,刘春老师写下的都是卑微的事物,但正是他写下了平实而富有现实主义的,有抱负的诗歌,使得这样的卑微的诗歌是有力量的,有情感的,让无用的诗歌变得有用了。刘诗人那颗追求微茫之光的心,一直在跳动着,也指引着我们追求美好诗歌、美好生活之光的心也跟随振奋地跳动着。他是那个挨着微茫之光前行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