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债券摊销会计分录——折价购入债券
2010年1 月1 日,A公司以9 000 元的价格购入B公司同日发行的面值为10 000 元、票面年利率为5%、期限为5 年、每年末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为了简化问题及方便理解,本文不考虑交易过程中的各种税费,也不考虑债券减值损失问题。A公司将该债券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1)计算实际利率
本次购买债券A公司的现金流可以简单描述为:一开始支付9000元,接着每年年末收到利息10000 * 5%=500 元,到期收回本金10000和当期利息500元
现金流量表实际利率使用Excel的财务函数IRR 内部收益率函数计算,得出实际利率7.47% 。
2)计算利息调整
虽然实际利率是7.47%,但是债券的投融资双方是按照债券面值和票面利率来结算利息。
因此,2010年末A公司收到的利息都是10000 * 5%=500 元。然而,我们知道实际利率是7.47%,所以A公司应得利息是9000*7.47%=672.27元,可以认为融资方B公司少给了利息672.27-500 = 172.27元。相当于投资方A公司把应得未得的172.27元追加投资到融资方B公司,投资方A公司的本金变成了9000+172.27=9172.27元。
2011年年末,A公司此时本金相当于9172.27元,所以应得利息9172.27*7.47%= 685.14.然而B公司依然是只给予A公司利息500元,少给了685.14-500=185.14元。相当于投资方A公司把应得未得的185.14元又追加投资到融资方B公司,投资方A公司的本金变成了9172.27+185.14=9357.41元。
2012年末-2014年年末原理相同,2014年年末调整结束后,投资方A公司的本金已经增加到了债券的面值10000元。
利息调整表3)会计分录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会计分录规则如下:
-
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
-
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
应收利息大于投资收益,则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
应收利息小于投资收益,则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010-1-1 购入
借:债券投资——成本 10,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 9000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 1000
2010-12-31
借:应收利息 500
债券投资—— 利息调整 172.27
贷:投资收益 672.27
借:银行存款 500
贷:应收利息 500
2011-12-31
借:应收利息 500
债券投资—— 利息调整 185.14
贷:投资收益 685.14
借:银行存款 500
贷:应收利息 500
2012-12-31,2013-12-31,2014-12-31 类似,此处就不赘述了。
2015-12-31
借:应收利息 500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 229.80
贷:投资收益 729.80
借:银行存款 10,500
贷:应收利息 500
债券投资——成本 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