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读书每天写1000字工具癖

你为你的碎片时间做足准备了吗?

2016-11-20  本文已影响204人  欧阳芊双

我们常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充分利用好碎片时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碎片时间的重要性。不过碎片化时间到底要怎么应用才算是有效利用呢?

其实在我看来,碎片时间是否有效利用的标志,就是你是否清楚自己碎片时间可以干什么,并为这些事情做了充分的准备。

古人常云不打无把握之仗,这句话用到现代也同样奏效。

我们口口声声说要合理利用碎片时间,那自己有哪些时间段是属于碎片时间,这些时间又可以做什么,你是否仔细思考过呢?

结合我自身的情况,总结下来,其实碎片时间无非是可以做两种事情,一种是学习,另一种就是休闲。

如果你稍有空闲就在看各种新闻、小说、笑话、段子等等,其实这就是在休闲。但如果你想和别人拉开差距,把时间都花在休闲上,显然是不行的。所以就需要给自己安排学习的时间。

当然,如果你能拿出大块的时间专注学习那自然很好,但对于很多条件不允许的人来说,碎片化学习也是必要的选择。

由于我现在是一个全职妈妈,严格来说除了宝宝和我自己睡觉的时间以外,其他时间都是碎片化的。因为我需要时刻响应宝宝的需求。但我又希望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我学习,那要怎么做到呢?

我总结了几个方面,当然即使你是职场人士,也会有参考价值。

1、一心二用,别让耳朵闲着

很多时候我们没办法做到时刻用眼睛去接收信息,所以就要合理地把耳朵利用起来。结合具体情况,找到那些适合听音频的生活场景。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知道自己哪些时间可以听音频,待听的内容准备好。如果在网络不方便的情况下收听,那最好提前下载好相关内容。

拿我自己为例,听音频的情况大致包括:洗漱、做家务、做饭、买菜、陪孩子。我一般会根据事情的长短不同,来选择听的内容。

常用的APP包括:得到、喜马拉雅FM、赤兔、朝夕日历、红点等。

2、稍后阅读,没有网络也无妨

在昨天的文章《没有经过加工的信息,还不如不保存》中我已经提到,自己在调整信息处理的流程。当好的文章收集后,会给自己安排一个统一的时间去进行加工转化。

而这个时间,其实就是碎片时间在处理。有的时候带着宝宝出去玩,不想开网络,但又想专心学习点知识。所以就会使用“稍后阅读”的方法。

拿出那些之前保存起来的文章,阅读后用自己的话书写下心得,然后进行存档。因为是碎片时间,所以有时候可能只能读一篇文章,但是没关系,哪怕只有一篇,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也算是一种收获。

我一般会用到的APP有: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收趣云书签。收趣还支持朗读的功能,有时候懒得看还可以用耳朵听,效果十分不错。

3、随时看书,不受介质牵绊

经常有小伙伴问我,你看那么多书是看纸质的还是电子的?其实我觉得这向来就不是一个问题,只要想看书,什么材质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是专注时间的看书,我大多数会选择纸质书,因为方便做笔记。如果是碎片时间,我一般会选择用手机或kindle看电子书。

手机上的APP一般会选:百度阅读、当当读书、京东阅读、微信读书等,主要还是根据我自己想看的那本书在那个地方方便阅读就会选择哪个,对于APP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倾向性。

这样一来,在哄宝宝睡觉、陪宝宝玩耍等时候,我都可以抽空看几眼书。

当然,如果你选择用碎片时间看电子书,那前提是一定要提前购买或者下载好书籍,否则等到想看的时候又要花时间去寻找,也会浪费不少时间。

总结下来,无论是音频、文章还是书籍,其实都是为你的目标所服务的。这段时间你想学习哪些内容,哪些时间段你可以有效利用。其实都取决于你是否有充分的储备。

光喊着我要利用碎片时间是没有用的,如果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整理,很容易就变成你的时间被碎片化。

当我们漫无目的地在信息的海洋里徜徉的时候,很容易会出现迷失的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刷微博、微信可以刷几个小时的原因。因为思路不断在发散,新的刺激不断出现,而自己又觉得每个都是新鲜的。如果作为休闲倒还可以,但是如果作为学习,这显然不是高效的方式。

为你的碎片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看似碎片的时间才会为你的核心而服务。你才会变成时间的主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