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我想您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今年的清明节没有下雨,艳阳高照,倒是没有忧郁的氛围。
每年清明,都是在外地度过的,今年没在北上广,公司放了一天假,觉得不过瘾,干脆请假回家,变成了四天的小长假。
连夜赶回家,第二天清晨父亲开车来城里接小侄女侄子一起回家;一路上凉风习习,四月天,大地上披上的一丝丝春天的绿意。
本来想和父亲一起去扫墓的,但按照家乡的习俗,早就拜完祖宗了。
其实,我就是想去看看爷爷。
记忆里,爷爷很少在家,为了干更多的活,他在山上搭了一间茅草房,一个人住在深山里,逢年过节才回家和家人相聚。
小时候家里很穷,饭都吃不饱,土地分到户后,爷爷才看到一丝希望;于是没日没夜地开垦土地,只为种更多的粮食,让一家人不挨饿。
记事起,爷爷就住在山里了。每天天微亮他就爬起来,拿起锄头就干起活来,挖地、播种、除草、秋收;一年四季,每天总有干不完的活,后来家里的生活逐渐好起来。
爷爷却习惯了山里的生活,怎么劝他都不肯搬回家里住,他一辈子就和土地捆绑在一块了,生死与共。我想,除了家人,他眼里就剩下这片土地了;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它能养活一大家子的人。
爷爷是在一场火灾里意外离开的,那时候我只有十来岁,寄住在县城的大姑家里上学。大姑得知噩耗,第一时间赶回去了,什么都没顾上;第二天,是我们去秋游的日子,我缺席了,跟了二姑父一起回家了。回到家的时候,爷爷已经入殓了,他的最后一面我没见着;我默默的流眼泪,拿着饭碗却一口也吃不下。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死亡是什么。
唯一一张全家福最早一次接触死亡,是在家乡还没被淹没的时候,外公病重卧床,一家人守在他身边。我记得,房间里只有我一个孩子,表哥表姐不知哪里玩去了;我就在门口定定的站着,房间里充满了压抑的气氛。
外公葬礼的那一天,各种声音充斥着整个房子,喇叭唢呐声在屋顶缭绕;我跪在大人们身边,默默地看着他们失声痛哭,不知悲伤为何物。
接着是爷爷,外婆,舅妈,大伯,二奶奶……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完成了使命,也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寻梦环游记》里说,人死后会去到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又重新活着,直到现实里记得他们的最后一个人把他们忘记了,他们才会真正的消失。在一定意义上,确实是这样,离开人世的人们,因为还有人记得他们、怀念着他们;所以,他们像还活在人们心里一样。
清明,是用来怀念逝者的。
是啊,那些死去的人,因为还有人偶尔想起他们,也算是还有一丝活过的痕迹就在这世间;当有一天,世间不再有人记得他们,他们就真的消失了。
古人们通过文字,把那些生而伟大的人载入史册,让他们在世间的长河里熠熠生辉;但那些平凡普通的人呢,因为平凡,他们就该被遗忘吗?
这让我又纠结于“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了,可是没有答案,索性就不去想了。
爷爷是家里最辛苦的人,却没有享一点福就离开了,这是我觉得最不公平的地方;活着的时候本来就够劳累的了,离开的时候还那么痛苦,一个人在火海里挣扎。
我不敢去想象,爷爷是怎么在迷迷糊糊中一点点失去意识的。那晚他喝了酒,可能因为高兴比平时多喝了那么几口,他提着煤油灯一晃一晃地往床边走;还没走到,不小心滑了一下,煤油撒了,开始燃烧起来。因为喝醉了,他已经没有能力扑灭自己身上一点点燃烧起来的火……
我常常想,如果爷爷没有一个人住在山里,是不是不会有那场意外;如果没有那场意外,他是不是还能陪着我们走得更远一些。
可是没有如果,或许那就是他的宿命,我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我想去看看爷爷,跟他说说话,想知道他在“另一个世界”是不是没那么辛苦。
爷爷,几年前我在你坟前说,要努力挣钱,改变家里的生活。几年过去了,家里的生活变好了,但不是我的功劳,还是父亲撑着整个家;弟弟变得懂事了,为父亲分担了不少,唯独我没帮上什么忙。
说来实在惭愧,爷爷,我知道你不会怪我,因为在您心里我一直是个好孩子;我确实也是个懂事的孩子,只是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有心无力,太多的无可奈何。
可是爷爷,您放心,我一定会说到做到。
爷爷,我想您了……